2007年9月10日 星期一

[蒼海圖書館]榕樹Brief 介紹

榕,木從容。容者有三義,一者「易」也,容易生長之意;二者「貌」也,多種容貌之意;三者「納」也,包容採納之意。以實際情形來說,榕樹確實非常容易生長,它會大量吸收週遭環境的水分及養分,生長速度很快。榕樹種類非常的多,而且形狀、長相也有極大差異。但是榕樹一點也不「包容」其他植物,榕樹之「排他性」極強,任何植物很難附生於其周圍。

    榕樹也被視為極具「侵略性」之樹種,尤其喜歡攻城掠地、擴張版圖,只要被榕苗附著之地,週遭原生植物,被其發達的氣根所侵占,進而纏勒、扼殺,所以在國外被稱為「扼殺者無花果」(strangler figs)。不過,這也只是展現植物間之榕樹Brief 介紹優勝劣敗罷了。    

    榕樹的枝幹會長出氣根,可以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氣,所以越潮濕的地方氣根越發達。當氣根碰觸到地面、深入土中後,它會慢慢加粗,漸漸變成支持根,能夠增加樹木橫向發展的能力以及穩定度。   此外,榕的根部能夠分泌根酸溶解石灰岩,因此適合生長於石灰地質上,善用此種特性,攀爬附著於早期糖水灰之磚牆上,盤根錯節。 
 

榕樹的特徵Unique characteristics

     榕樹是常見的台灣原生樹種。落葉性大喬木,每年落葉24次,落葉之後,馬上又長新葉。像是雀榕新葉包藏於白色大托葉內,新葉為紅褐色,非常鮮嫩光滑。

第一個特徵為「隱花果」。隱花果呈球形或倒卵形。剛開花時為淡綠色,熟時為暗紅色,上有白色班點。

第二個特徵為「乳汁」。樹枝及樹葉遭折斷時會分泌出乳汁,為桑科植物之重要特徵。

第三個特徵為「氣根」。榕樹的氣根會與貼近之氣根相互融合,形成扁平狀,延伸到地面而形成「板根」

第四個特徵為「托葉遺痕」。榕樹葉為單葉互生,葉子開展時包覆幼葉的托葉會掉落,在小枝上留下環狀的托葉遺痕。

   除了以上特性外,榕樹也有「板根現象」。 

何謂隱花果

The figs

     隱花果又稱無花果,一般人通稱桑科榕屬植物為「無花果」,本省的桑科榕屬植物都是隱花果的狀態,小自如BB彈般的榕果,大到像保齡球般的波羅蜜。榕屬植物的果實是大自然給予許多生物的一大美食。像是雀榕之隱花果較大,且為幹生,開在樹幹上特徵明顯,掛滿枝幹的紅色果實經常吸引著鳥類前來飽餐一頓。 

榕樹之葉形觀察

Observation of the Leaf Shape of Banyan Tree

     正榕與雀榕最大之區別在於葉形,一般極容易辨別,正榕葉皮革質較厚,葉脈不明顯,托葉較不易發覺;雀榕葉則較長,葉脈明顯,托葉大且色澤鮮豔。觀察及辨識不同樹種之榕樹可由以下要點觀察:

(一)葉形(葉緣及葉尖)、葉柄及托葉

(二)直出脈

(三)吻合脈

(四)細小狀白色腺體 

正榕Common Banyan

     全世界的榕屬植物約有八百多種,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的榕樹也有二十多種。在安平樹屋中的榕樹可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我們所說的榕樹,又稱「正榕」,另一種是雀榕。

   這裡的榕樹群毫無忌肆地生長於磚牆之上,不著土壤,印證了榕樹可以生長於任何惡劣環境。並且盡情發揮纏勒之能事,硬是盤據了整座廢棄倉庫。 
 

雀榕Large-leaf Banyan

     雀榕與正榕很容易分辨,雀榕的葉子較長,而且表片不像正榕的皮革質感,屬於紙質葉面,尤其是幼業的顏色也顯得紅褐鮮嫩。除了葉子的形狀外,雀榕的榕果生長在枝幹上,正確說法應該說「開花」,這種隱花果每到夏天,就開滿了整株枝幹,非常搶眼。 
 

圓葉榕Round-leaf Banyan

    厚葉榕又稱「圓葉榕」,屬榕樹的自然變種。顧名思義葉子比較圓也比較厚,分佈於恆春及蘭嶼濱海地區,也是屬台灣的原生樹種。生長力強,耐熱抗風,適用於庭園樹、行道樹、綠籬及盆栽。在市區中少見,可在億載金城內發現芳蹤。 

小葉榕Small-leaf Banyan

    小葉榕又稱金門榕、瓜子葉榕,也是榕樹的變種。樹幹灰白色,氣根細長垂生。葉子比一般榕樹較小,榕果也很像BB彈,全年可見。

    小葉榕枝葉密集,四季常綠,落葉少,極易修養,常被列植而任意修剪成各種形狀,是非常適合園藝造景的樹種。在德記洋行前方庭園,便可見到它們。也適合於行道樹、分隔島、綠籬。 

黃金榕Golden-leaf Banyan

   黃金榕為榕樹的栽培種,常綠小喬木,樹冠廣闊,樹幹多分枝。葉形為橢圓形或倒卵形,葉表光滑,葉緣整齊,葉有光澤,嫩葉呈金黃色,老葉則為深綠色。

   萌芽力強,葉在夏季初萌新芽為金黃色,嫩葉日照愈烈,則金黃色越顯鮮豔,是綠籬和人行道的常見樹種,並可任意修剪成各種造形,非常適合庭園栽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