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金融海嘯真的是百年一遇的大災難嗎?
歷史 其實不斷在重演
1930年代,美國接二連三發生銀行擠兌風波,拖累全球陷入經濟大蕭條,失業率高達25%
1990年代,日本經濟在經過10年的不景氣後,陷入流動性陷阱
墨西哥的「龍舌蘭酒危機」,禍延阿根廷,造成一年3000%的超級通膨
1997年,泰銖急劇貶值,引發外資大舉逃離亞洲,各國金融、股市一夕崩潰
2008年,肇因於美國房市泡沫的全球金融海嘯,其實並非前所未見,而是之前我們見過的所有危機,都在同一時間,擠在一起出現。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因應從美國延燒全球的百年金融海嘯,特地重編1999年舊作《失靈的年代》,加入3章全新內容,並專章討論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的功過。此書初版時,克魯曼早已預見「蕭條經濟」將捲土重來,如今十年後回頭看,克魯曼精準的經濟觀察令人驚嘆。
克魯曼認為,現今我們面對的是「蕭條經濟」問題,必須透過銀行增資、解凍信用市場,再輔以公共支出,創造充分需求,靠著老牌優良的「需求面經濟學」,便能解決當前棘手的問題!
序
在失靈的年代尋得偉大的經濟學家 ──朱敬一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保羅‧克魯曼絕對是當今世上最耀眼的經濟學家。
在二ΟΟ八年渠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前,他早已是全美知名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克魯曼筆下犀利詼諧,常能用尖銳幽默的筆調,戳弄共和黨當權派。
許多人認為,未來的十年將會是克魯曼叱吒風雲的年代,良有以也。克氏多年前即看衰亞洲新興國家的經濟,而後果不其然,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橫掃馬、泰、韓等諸國。二十世紀末有人預測美國道瓊指數將上看三萬六千點,克魯曼當時就嗤之以鼻。在此次金融海嘯侵襲之前,許多美國學界(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政界大老都認為,景氣循環基本上已經不是大問題,而經濟成長才是重要課題,但克氏卻獨排眾議,不斷提出美國經濟泡沫即將破滅的烏鴉論。在絕大多數經濟學的課堂上,教授們由於久處安逸,都將「政府支出可帶動國民生產毛額倍數成長」的凱因斯乘數論當成「童話故事」,唯有克氏在認真的鼓吹。一年前,許多人都將克魯曼視為某種凱因斯學派的極端,但到了二ΟΟ九年的今天,事實證明他幾乎都是對的。
這一本《面對失靈的年代》是由克魯曼若干舊著添加第七、八、九、十,四章改寫而成。在前六章克氏記述了拉丁美洲、日本、亞洲等地經濟蕭條的背景與經過,作為鋪陳這一波全世界大蕭條的序曲。拉丁美洲、日本與亞洲的情況雖然小有不同,但也都有一些共同的基調:(一)這些國家都有一些經濟基本面的毛病(例如裙帶資本主義、外債比例過高等)長期未能改變;(二)這些國家...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蕭條問題已經解決?
第二章 拉丁美洲忽略警訊
第三章 日本束手無策
第四章 亞洲兵敗如山倒
第五章 荒誕不經的IMF政策
第六章 宇宙之王:對沖基金
第七章 葛林斯班的泡沫
第八章 躲在陰影中的銀行
第九章 恐懼的總和
第十章 重回蕭條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