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我思故我在]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 李遠哲 (ps:筆者 受到這篇鼓勵 而去考研究所)

PS:有很多人問我 七老八老還要去考? 考上又如何?

      其實不為什麼! 就是好奇!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 李遠哲

研究所和大學的差別:大學所學的是人類已知的學問,研究所要探索的是未知的學問

我過去三十二年在美國的大學真正的工作是培養研究生,從1968年開始當教授,在芝加哥及柏克萊的26年�,所從事的工作都是和研究生在一起的,最欣慰的是對培養下一代科學家有些貢獻。我是化學物理領域的教授,你們若到美國各大學去訪問,常會遇到我的學生,若問說那個實驗室培養最多化學物理的教授,答案一定說是我的實驗室。孔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培養下一代,我是花了些心血。  

記得以前每年九月,總會有很多的年輕學生來到加州大學,有的想研究化學物理的學生,對我的題目很感興趣,就會來和我討論幾次可能的研究題目。每年我都收二至四位學生,剛開始時,這些學生總是要我告訴他們怎麼做,用什麼方法做。而我總是老實地告訴他們,如果我知道要怎麼做、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早就做了,這些問題不會留到今天給你。因為我們各大學做的較好的教授,真的是走在知識的最前面,每天都在推動知識的前進。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可能知道該怎麼走,但並不清楚應怎麼做。

新的研究生剛到研究院時,是需要有些調適的時間,要認識自己要做的研究工作是會有很大的疑難,因為我們是要去未知的世界走出一條路。面對新的同學,我總是告訴他們,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但是我不確定是否是最好的方法。大半的同學都覺得很奇怪,到好大學、跟好教授做題目,但剛開始時卻什麼都不懂,這其實是常發生的事情。我以前每次和我的指導教授討論,教授所能提供的也很有限,有些提供的也不是很好的構想,甚至根本理念有錯。研究生將會看到自己 教授一起走入未知的世界,在某些方面,教師可能懂的不會比研究生多,但在其他方面則不然,教授經常知道以前為什麼沒有走通,以後要怎麼走,而這種經驗在研究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每年研究所開學時,我都會感到大學部的教育和研究所的教育有很大的脫節。最大的原因是明明我們對世界的知識很有限,人類到現在也還是無知的,僅管從事學術工作的人有滿腦袋的學問,但對地球上所發生的事情的瞭解,只是一小部分。當中學的老師們急急忙忙的把人類已知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時,應告訴學生還有許多是未知的,說那些事情是需要探討的。因為很多研究生習慣接受人類累積的知識,以為我們所學到的東西是相當完美的或人類的知識是很多的,會忽略以前所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在中、小學教小孩時,應以好奇、探討為原則來帶動學習,才是對的教學方法。若是在學校時只有灌輸,即使小孩是天生的科學家,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以為該知道的已都知道了,好奇心就沒有了。經過小學、中學、大學時,到研究所時,探知的動力已被磨損殆盡了。

 

「訓練」是重覆學習已知的事以做的更快更好,「教育」是要培養能力以解決未來的問題前兩年,我曾經因為擔任教改會召集人的工作而到全省各地作巡迴演講,這些演講的內容,多是針對國中、國小的義務教育而講的。在演講中,我常提到教育改革要政府解除對教育過多的管制,學校要能自主,真正要改的目的是要把每位學生培養上來。我們目前的教學,只有一個方向,一個進度,會造成有些學生跟不上,以為自己這�不行、那�不行,而失去前進的力量。

我們在台灣的教育工作,常常沒有把「教育」和「訓練」這兩件事分開,教育是教一個人學做人、學待人處事,是要學解決未來的問題。若是要訓練一個技術工人,則要重覆訓練。比如說做腳踏車,相同的時間內,熟練的人可以做六部腳踏車,不熟的人只能做一部,前者的生產力是後者的六倍。訓練是已知要如何做的,做的更快,但在求學的過程中,有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比如說若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是分子碰撞、角動量、散射角度,我可以講的很清楚,你們也會瞭解。但若我出些習題給你們做,有些乖巧的人,可能很快會把習題做出,有些人可能要很久,還有一部分的人可能沒有搞通。但較快懂的人,也許成績、分數較高,但不表示科學研究能力較強。

就如同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光是懂沒用,不能快則考不好。我們不是讓學生了解自然現象或是教導他們如何去探求學問,而是給他們很多題目回家操練。若是做過、有印象的題目,則會考的很好,否則考不好。從國小起,學生都是在學校受考試訓練,不是受教育。學校在訓練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解答,而這些問題都是人類已經解決的問題,要學做的快,實在沒什麼了不起。

我認識一位大學教授,他的小孩很聰明,所有的問題都會解,但在台灣的國民中學�,卻是位後段班的學生,因為考試時,解題太慢。另外有一位教授的小孩也是後段班的學生,到了美國後卻成為高材生,老師每天稱讚他。這是因為我們不重視教育而只重視訓練。在座可能有很多人是如此被折磨過來的,若到了研究生還不改過來的話,尤其想要做一個科學家,前途會很暗淡。「教育」和「訓練」的差別,在研究生的階段特別重要。

激勵學生學習的最佳 方法是 教授以身作則、培養學生成功的經驗、研究群間經常共同討論、彼此學習我在1967年到68年間曾在哈佛和賀胥巴哈(Herschbach)教授一起做研究工作。在1971年時,我到芝加哥學教書,賀 胥巴哈 教授來芝加哥大學講演。當時有感而發的告訴我:「遠哲,你們六Ο年代時,做科學研究的動機是熱情,但現在七Ο年代的學生,把它當作一個工作看待。」他一直看著我,表示很懷念在六七、六八兩年我們共同擁有的好日子,而覺得現在的學生已遠不如以前。但我告訴他,我到芝加哥大學之後,發現這�的學生也都非常努力。即使到了1974年,我到柏克萊之後,我的學生也都很努力,他們都日以繼夜的做研究。

 

有位柏克萊的希柏格(Seaborg)教授告訴我,在我搬到Lawrence Berkeley Building78之前,下午五點鐘,所有的燈就暗了。而我到了之後,每天晚間燈火通明,學校有了新氣象。因為我對科學是滿懷熱誠的,學生跟著我做。而希 柏格 教授晚上不回實驗室、週末也不來,他的學生也不會回去。過了幾年後,我去德國拜訪一個研究所,有位教授也對我說類似的話。說他的學生每次休假回來,第二天就討論下次去那�休假,也許他應要把他的研究經費給我,因為我在美國這麼努力。我告訴他,如果你常常在實驗室,學生就不會一直在計畫下次的旅行到那�去,而是計畫下一個實驗是怎麼做的。若是教授保有年輕時的熱誠,想必學生會跟著走的。所以當很多老師說一代不如一代時,該檢討自己是否變老了,是否花較少的時間在做科學研究,若每天在未知的世界奔波探討的話,我想還是會有很多年輕人跟著一道走的。以身作則,學生不但會跟著你,有時會跑的更快。

此外,我們應多鼓勵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努力往前,千萬不能如我們在國小或國中時一樣,所有的教導只有一個進度,一個方向。老師一直說你這個不會,那個不會,一直說你不行,你不行。學校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地方,而非一個失敗的地方。學生要成功才會往前走,這在設計題目給研究生時即要注意,因為研究生在四、五年之內要離開,若頭幾年沒有結果,很容易失去信心,讀不下去的。

英國的情形就常是如此,因為英國的學校獎學金只有三年,時間到了,給學位就走。我曾收了一位英國牛津大學的學生,他有很好的推薦信,也非常聰明,但他以前的論文題目做不出來。我因為知道他沒有成功的經驗,馬上設計一個實驗,讓他有成功的信心。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常需要幫助,特別在最困難的時候,更要提他一把。

我在美國努力那麼多年,也不知自己做對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只是看到很多學生滿懷熱誠進來,滿懷熱誠出去。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位挪威來的物理系學生,在博士論文之中對我表達感謝之意,而對物理系的指導教授,只提寥寥數語。他說他在我的實驗室�,能儘情享受研究科學的熱情,並經常和大家一起討論。教授能常和學生在一起,關懷他們、一起討論是很重要的。

 

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為學生營造很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有成就的人,比指導學生研究的方向更重要我到芝加哥大學教書後,前後陸續做了八、九個很複雜的儀器。若所有的儀器我都自己做,大概三個月可以做一個出來。可是我要學生做,他們剛開始什麼都不懂,連畫機械圖都不會,很多事情都要慢慢教他們。從功利的觀點看,教學生做實驗是不會比較快,同時,一個研究生常常到了可以做實驗時,就已寫好論文,要說「再見」了。

但從人才的培養及享受來看,沒有什麼可比看到年輕人學成的感覺更快樂。我常向年輕的教授說,多花些時間和學生一起做實驗,雖然表面上自己浪費時間,但長遠看來,對自己發展及整體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對於我們不知的未來世界,在和學生摸索、討論的過程中也不一定能解決。但若是 教授耐心聽,指出問題,老師和同學都可以學到不少事情。重要的是,一起做科學研究是很有趣的。學生剛開始時,常提出一些很笨、不合理的問題,經過幾次解說後,就慢慢地提出很好的問題,變的很能幹。

啟發學生比指導學生方向更重要的。 我最不喜歡看到有些老師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工,常要學生做很多事。在英 教授的領導下,可能學生可發表很多文章,為指導教授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很可能沒有學到什麼。我一定會讓我的學生有主導的機會,而不是我的一雙手去推動我自己的工作。

每次教授要學生做一件事,都應以身設想,是否自己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如此做。當然若是學生自己願意做的,有自己的構想,又是另當別論。此外,要培養學生就要有責任為學生營造很好的研究環境。所謂好的環境包括大環境及小環境,大環境是一個大學、一個學院的環境,小環境則是一個研究室的風氣。我到過美國很多大學,每次講到芝加哥大學,都很懷念。因為該校不大,教授之間很多討論。

在創校時,洛克斐勒先生就說這是所研究大學,教授不但要教書,也要做研究。每年三個學期,總有一個學期可以不教書,專心做研究。每個教授中午 都在 教授餐廳吃飯,彼此常常有很多各種學科的討論及活動,感覺這是個學者的社區。

而到了柏克萊的化學系時,規模很大,什麼都有,但也因此減少 和別的 教授溝通、互動的機會。對一個研究室來說,研究生之間要如何坐在一起討論,把自己的困難講出來,也從別人學到一些東西,是教授很大的責任。

此外,一個教授在收了研究生之後,也應負起營造一個環境,讓研究生可以有毫無牽掛地做研究,這包括有足夠的錢可以解決衣食住行的需要,但不要有太多錢去煩惱要如何花。也就是說,收入可以到吃住都沒問題,但不能到每星期都去聽歌劇。

此外,我們要讓年輕人多接觸學術上有成就的人,並和他們討論學問。如此可以打開年輕人的眼界,並知道有成N的人在想什麼、有什麼遠見?為什麼他們有那麼大的成就?年輕人一定會發現,即使很有成就的人,談了之後,也覺得不怎麼樣。如果自己努力的話,一定可以做的比他們好,這也是和名人接觸的另一優點。

學生找研究題目切忌好高鶩遠 在過去幾年內,有些美 國的 教授朋友告訴我,他的大陸學生好高鶩遠,常要做些艱深的題目,以為解決這些問題,就可以得諾貝爾獎。這些學生不了解科學研究的能力是一步步學來的,研究的題目不是圖書館找的,是教授根據以往經驗所得的題目,若學生覺得 那個 教授的題目有趣,則跟該教授做論文。事實上,我們科學所知道的很有限,每個人在研究中,會發現奇妙不能解釋的現象,往往成為以後的題目,這些題目剛開始是從年長的人得到的,但年輕人慢慢地就知道如何解決。

學生好高鶩遠不是研究科學的好習慣。有時候,有的學生也很狂妄。記得我在台大化學大二時,常和台大物理系的學生談世界上許多還沒有解決的理論。不懂為什麼愛因斯坦這麼聰明,還不能解決地心引力、電磁場、強力弱力的一些問題,把力、場從更根本的方向統一起來。我也曾買了很多相關書籍,想解決許多愛因斯坦不能解決的問題。

對於好高鶩遠的學生,教授應指導其先從根本了解,發覺有些路不是此時能做到的,很多的成就是一輩子的努力,是一步步的走上去的。好比從這�到二樓,要一步步走樓梯上去,若要一步跳上去,可能要跳一輩子也跳不上去。結語:人生最有趣的事是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總覺得世界上,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人不一定要那麼多。每一萬個人中,有三、四十個人做就夠了,如此社會的負擔也差不多。還有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研究工作,不能鼓勵每個人都從事研究工作,或以為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不錯。更因為研究工作的職位空缺是有限的,不能盲目的要研究生做研究,把每個研究生當作將來要做研究工作的人。

我國每年增加約二千個博士,包括有一千兩百位從國外回來及八百位 國內的 博士。不應是每個博士都做研究,很多人可以投入實務工作或是生產界,學的技能也可以對社會做出貢獻。如教育界國小、 國中之 老師,政府界的環保工作等等也都很好。真正研究工作人員,應是真的對研究有興趣的人,讓這些人可以沒有失去工作的憂慮。

有一年輕人說他小時候原本父母親因為家庭環境不好,要把他送給別人養。但他為了可以留在自己的家中,向父母親說「我可以不吃飯,喝水就好,不要把我送給別人。」後來他母親也因此沒有把他送給別人。要享受自己的人生,則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錢賺少一點沒有關係,沒有飯吃的時候,喝水就好。因為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則會努力的做,努力做則會有些成就,有成就會受到鼓勵,就會有成就感及滿足感,這是人生最有趣的事。所以只有真正熱愛科學及喜愛科學的人,才需要從事研究工作。若是國中國小教育能如此的教育孩子,不要鼓勵所有的孩子只重視智育及升學,則真正做研究的人可能越來越少。有個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在得獎時說,學校對我很好,給我做研究,給我錢,又給我好學生。我的一輩子渡過了很興奮、很快樂的日子,再也沒有什麼比做研究更高興的事。對於真正對科學工作有興趣,而且又能做出貢獻的人,從事研究工作,在人類未知的社會走出一條路的,也如同在原始森林中漫步、探索一樣,是那麼的有趣、值得的。

 

 

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滄海圖書館]中國所謂的溫州炒家破壞金融秩序百姓遭殃

辛喜武: 馬來西亞經濟連續多年高速增長,也刺激了房地產業的開發,而房地產業大部分資金來源于金融機構的貸款。1996年,馬來西亞各金融機構為房地產公司提供的貸款占總貸款額的30%。
辛喜武:韓國的金融危機由外債償付危機引起。由於企業大規模投資造成外債債臺高築,高負債率和不利的外部環境,使企業破產或涉臨破產的邊緣。銀行呆賬、壞賬累累,無力償還外債,而國家外匯儲備枯竭
辛喜武:日本的金融危機由金融機構巨額不良資產引起。從1994年以來,日本的金融機構破產倒閉事件如"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不斷地發生。開始還只是一些中小銀行發生破產倒閉,後來就發展到股票公開上市的大型銀行,再後來又出現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的倒閉.
辛喜武:亞洲各國的金融危機幾乎都和房地產泡沫有關。由於房地產業盲目發展產生供過於求,資金難以迅速收回,從而使銀行呆賬增加.我們目前的情況環境和泰國,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一樣,危機一觸即發.
辛喜武:雖然有金融危險房產泡沫但是最終引發危機的罪魁禍首是索羅斯揮舞魔杖 背後指揮,香港回歸的第二天亞洲金融危機發生.由股市外匯入手,搞垮亞洲金融最後他賺的盆滿缽滿.
辛喜武:中國的金融危機爆發的罪魁禍首也許就是所謂的"溫州炒房團"看看目前的房價,煤炭價格,石油就知道他們已經有目的的在製造中國金融危機.
辛喜武:溫州人炒房產、炒煤炭、炒商鋪、炒棉花、炒石油、炒油田、炒車、炒電、炒匯……他們悄然而至,蜂擁而上,不動聲色,一擲豪邁。 一組普遍被認可的資料是,溫州人掌握著山西境內近60%的中小煤礦.
辛喜武:自1999年起,他們開始陸續進入上海、杭州等地。2001年8月3日,溫州晚報牽頭組織的第一個購房團驅車奔赴上海,第二批、第三批迅即尾隨而來……,就在人們尚未察覺之時,滬、杭等地的房價已經節節飆漲。此後,溫州晚報與另外兩家報社--溫州商報與溫州都市報紛紛推出的購房團猶如旋風席捲全國,北抵外蒙,東進遼沈,西拓邊疆,南至越南……此舉仿佛13世紀成吉思汗統領的蒙古軍團,足跡所至,人心惶惶,普通工薪階層聞之喪膽。
辛喜武: 2004年,就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出籠前後,游離於溫州之外的大部分民間資金已經悄悄撤出了價格已經岌岌可危的房產樓市,追尋一切可乘之機,轉戰其他市場,山西掘井採煤,新疆探油炒棉……,蹤跡飄忽,令人驚悸。
辛喜武:短短的幾年時間?,東奔西突的各路"溫州軍團"所裹挾而來的風潮早已覆蓋了整個中國大陸,所到之處立刻物價飛漲,民怨沸騰。
辛喜武:誰能斷定那些出手大方的溫州人懷?究竟揣著多少鈔票?是坊間傳聞的10萬億呢還是官方核定的30萬億?他們的巨額資金究竟從何而來?這些人究竟是些什麼人?其攪動中國大陸各大區域市場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是否與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有相當程度的類似?

[現在進行式]勞動合同法上路 台幹驚爆失業潮


自評: 其實這一切發展都是合理的 "世界是平的"  一書內說的這是場全球的競爭 
         得有全面的視野 才能保有競爭力 慎選自我的發展策略 !

 
勞動合同法上路 台幹驚爆失業潮
 
撰文 / 張育寧
 
中國勞動合同的衝擊,預計3月就會顯現,許多中小型台商,將被迫外移或關廠歇業,尤其華南情勢最嚴峻,連帶使得大陸台幹的失業潮,呈現山雨欲來之勢。

2007年之前,程先生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成為中高齡失業的一員。

怎麼會走到這一步呢?回想20多年前,大學文憑還很吃得開的時候,頂著國立大學國貿系學位,他很快就在一家頗具知名度的紡織廠找到工作,一路順利晉升。

10年前公司到大陸設廠,程先生是第一批過去的台幹。在東莞5年,工廠從一片荒蕪的田地,發展到規模5,000名員工的中型企業,他也從青年步入壯年。在大陸當高級台幹,一呼百應,他以為可以這樣一直做下去,直到領退休金回台灣養老。

沒想到2002年,公司調整人事,程先生的職位被一位年輕的大陸幹部取代。拿了資遣費,他不敢回台灣,在大陸晃了幾個月,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型工廠,正好需要一位具備大陸管理經驗的台籍幹部,這才順利重回職場。

5年來,他比以前更認真管事,卻在去年再度被資遣。這次的原因,是因為台資小廠不敵大陸廠削價競爭,決定轉往越南發展。這次帶去的創廠幹部,除了兩位台幹之外,其他都是大陸幹部。

45歲的年紀,在大陸生活了10年,程先生返回台灣,人脈早就斷了,也不敢和朋友聯絡,只能每天到就業服務中心報到,等待適合的職缺,順便和就業輔導員吐吐苦水。

老台幹日子更難過了!
和程先生比較,李小姐的境遇也好不到哪裡。1996年帶著在台灣打拚10年存下來的資本,和朋友合夥到大陸開了一家小型家具工廠,頭幾年賺了一點錢,但2005年之後,不敵陸資廠削價競爭,去年10月終於關廠歇業。

50歲的年紀,不管是要東山再起,或是另謀高就,都像隔了一座大山,怎麼也翻不過去。在大陸待業半年多,求職信丟了又丟,有回音的只願意給短期約聘工作,更多的是委婉拒絕。李小姐就算肯屈就低階工作,業主不只質疑她的年紀,也擔心開出的薪水無法久留她。

一位在大陸經商20年的台商說,類似程先生和李小姐的遭遇,每天都在上演,他們早已見怪不怪,只能警惕自己,千萬不要變成另一個故事的主角,但是「今年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後,只怕我們這些老台幹,日子更難過了!」

新法上路,台籍幹部人心惶惶,莊周企管顧問總經理周昌湘直言,「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可能讓很多台商立刻面臨倒閉危機,受牽連而失業的台幹人數,保守估計至少在千人以上。」

新法上路 勞動成本增加2成
過去中國以廉價勞力吸引外資,雖然1995年推出「勞動法」,對勞資雙方權利義務進行原則性規範,但在招商引資的壓力下,地方政府分別自行制定勞動法規,給予外資彈性空間,勞動主管機關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起飛,不管中央或地方政府,如今已不再無條件接納外資,而是以各種法規限制,淘汰實力較差的外資企業。周昌湘表示,「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勞動合同法,就是從勞動市場開刀,進行一場企業淘汰賽。」

相較於舊勞動法,新的勞動合同法大幅強化對勞動者的保障,適用對象也擴及所有工作者。中國政府認為,這是社會與法治進步的一個里程碑,但對中國境內企業來說,卻立即面臨成本大幅上揚的嚴重衝擊。

許多中小型的傳統產業台商,靠著低勞動成本維持競爭力,一旦勞動合同法上路,連生存都會受到威脅。

周昌湘表示,台商為了規避社會保險、地方人頭費,招工時習慣把員工人數「以多報少」、壓低勞動成本。以社會保險為例,很多東莞台商的員工投保率只有60∼80%,而且投保費用打折。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後,台商必須和勞工簽訂勞動合同,社保投保率100%,費率不能打折。
「光是這一項,勞動成本至少增加1∼2成,而且,勞動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越高,受影響程度越深,」周昌湘說。

華南衝擊力度超過華東
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的衝擊力度,隨地域而不同。

改革開放初期,華南經濟基礎差,法治化也不如華東,為了拉攏外資,地方政府官員給台商相當大的方便。但工業總會常務理事洪寶川指出,「勞動合同法是國家級特別法,就算地方政府想通融也不行,華南地區集中大量傳統產業為主的中小型企業,當地便宜的人力是台商唯一的競爭利基,勞動合同法等於判了這些企業死刑。」

對照於華南,蘇州、昆山、上海等華東地區台商,對這次新法實施,反應比較沒那麼激烈。但周昌湘大膽預估,「不出半年到一年,(華南)東莞可能有一半的中小型傳統產業台資企業,將會面臨倒閉危機。」

企業淘汰賽吹起號角
「勞動合同法」激起企業淘汰的巨浪,但在專家眼中,這其實是中國市場走向正常化的一個必經過程,問題在於台商能否跟著市場一起進步,以合理的企業經營手法維持永續競爭力。

周昌湘認為,仔細審視這部新法,對勞資雙方非常公平,若勞方未盡義務,資方也可以依法解僱或要求賠償。而且,許多歐美國家對於新興的人力派遣,都還來不及立法規範,大陸的勞動合同法中,卻有專章處理,「堪稱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一部勞動法規。」

周昌湘說,「如果一部新法上路,企業經營就出問題,代表這家企業本來就沒有競爭力,被淘汰只是遲早的事情。換個角度來看,這部新法其實是幫合法經營的優質企業,打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勞動合同法上路、加上各種租稅優惠取消,從去年開始,大批台商紛紛轉往工資更便宜的越南設廠。但勤業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賴文平提醒,「如果只是追逐低勞動成本而轉移到越南,而無法從技術、管理面提升企業經營成效,那麼總有一天還是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勤業眾信顧問曾文雄也說,「這是一部毫無漏洞的特別法,台商唯一的應對之道,就是趕快回去檢查公司的勞動僱用,是否有違法的地方,馬上改過來,不然就只好收掉公司回台灣了!」

either資遣or轉戰越南
勞動合同法上路,台資企業撤走或倒閉,將有為數可觀的台籍幹部面臨被資遣、或被迫轉戰東南亞的窘境。

周昌湘表示,「90年代到大陸開疆闢土,現在走入中高齡的老台幹最危險,一旦被資遣,要回台灣拉不下臉,要留在當地也找不到工作,只能變成『台流』。」

和最近5年到大陸工作的年輕一代不同,老一輩台幹當初到大陸時,市場混亂,必須靠著人際關係的非正式手法,來解決企業經營遇到的麻煩,「在20年前這絕對是一個好的台幹要會的,但市場會成長,人如果沒有跟著成長,就只能被淘汰,」全球專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莊昆明分析。

「很多台幹習慣以不合理的方式對待大陸勞工,不願融入當地文化,一旦當地人才成熟,這些眼高自傲的老台幹,很快就會被取代,」莊昆明說。

失業台幹 落魄返台找頭路
勞動合同法引發的台幹失業潮,雖然沒有正式官方統計數據,但第一線的就業服務站輔導員,已經觀察到這股趨勢。台北市就業服務中心站輔導員張美鈺表示,「去年8月起,開始陸續有失業的台幹或台商,到我們這裡尋求就業輔導。他們通常缺乏電腦技能,英文能力也不足,卻對工作設下很多條件。除非他們在台灣還有人脈,否則再就業的可能性不高。」

周昌湘提醒,「想要在這波企業與人才淘汰賽中存活,與其花時間質疑執法可行性,不如趕緊重新審視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只有跟上市場進步的速度,才能永續生存。」

勤業國際法律事務所長賴文平:
如果只為追逐低勞動成本而轉移到越南,無法提升企業經營成效,那麼總有一天還是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Career就業情報董事長翁靜玉︰
慎選人才 何懼勞動合同法?

Career就業情報董事長翁靜玉指出,大陸的新勞動合同法,對企業人事成本的增加是不爭之事實,而且罰則相當嚴厲。企業若用人不當,解僱勞工必須付出可觀的經濟補償,因此「慎選人才」是根本的因應之道。

翁靜玉建議台商企業,應該善用測評工具,建立用人常模與標準,一來可挑選出具潛力、志同道合的人才,二來可杜絕晉用不適任人才,造成經濟補償金遽增、人事成本浪費。

翁靜玉指出,勞動合同法對人力派遣有諸多限制,企業如果想節省薪資成本及法定人事成本,不如以建教合作(崗位培訓)的方式,運用中國的在學生資源。企業可向學校提出獎勵措施,使其成為企業外部的recruiter,甚至有計畫地到偏遠內陸學校,進行人才綁樁。不過,建教生必須嚴選,運用測評工具建立用人標準,絕不可照單全收。

勞動合同法重點掃描
•強制性勞動合同
企業招工就要簽約,招工滿1年未簽約,必須償付2倍工資賠款,同時視同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連續訂立2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後,續訂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可要求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試用期
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試用期工資不得低於勞動合同約定工資80%。

•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終止,必須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年資6個月以下支付0.5個月工資;年資6個月∼1年以下支付1個月工資;年資1年以上,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

•工會角色
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與重大事項(如工時、休假、勞動紀律等),在制定或修改時,勞方有權參與協商。若有勞資爭議,工會有權介入協助勞方爭取權益。

•人力派遣規定
派遣勞務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同時,企業不得設立派遣單位,為自身母、子公司派遣勞動者。

(本文轉載自Career雜誌第382期)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我思故我在]馬總統的時代來了!

這是民主的抉擇 !
不論未來如何?人民都得承受!
這都是歷史的一部份 !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現在進行式]這時候挺台灣是需要一種悲情的勇氣 明知不可為而為

至少灑下一些種子! 等待明日開花

[現在進行式]逆 轉勝!

在這個島嶼上 沒有放棄的權利!

[現在進行式]選前最後一場晚會 ! 逆轉勝!

忍不住去了 ! 許多人 擠爆會場松山菸廠!
很熱情但也有焦慮! 因為知道這是很重要的一次
台灣會是下個西藏嗎?
在國民黨 有修憲實力下 這會不會是最後一次總統直選?
台灣真的經的起馬英九的 無能嗎?
但不論如何 !我參與了這歷史的一刻 !
我以後有勇氣告訴我的小孩 在這台灣的歷史分水嶺!
在台灣民主道路上我有參予!
有表達意見的自由是一種特權! 感謝先人列士犧牲!
不論結果如何, 我的人生也得來次
逆 . 轉勝!
願上天再賜 給 台 灣 一 次 奇 蹟 !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現在進行式]西藏鎮壓抗暴啟示錄 台灣應認清中共真面貌

西藏鎮壓抗暴啟示錄 台灣應認清中共真面貌

西藏喇嘛十日開始舉行紀念抗暴四十九週年活動,連日來因中國軍警鎮壓,演變成暴力衝突,成為廿年來西藏最大規模的反中抗暴事件。中國官方宣稱有十名平民在暴亂中死亡,但國際人權組織則估計死亡人數超過百人,而西藏首府拉薩街上處處可見大批武警、解放軍、坦克和裝甲車巡邏,秩序、情勢雖然稍獲控制,但西藏全境仍潛藏燎原的怒火。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要求雙方克制,但中國依然指控,此次動亂是「達賴集團有組織、有預謀、精心策畫的」。國際社會包括美國、歐盟、印度、澳洲及日本,則紛紛表達關切,要求中國自制,並與達賴喇嘛展開對話。

適值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三週年之際,中國血腥鎮壓西藏事件的爆發,尤值台灣人民深刻警惕。此次事件的源頭,乃係西藏人紀念「抗暴四十九週年」所引爆。中國共產黨在一九四九年逐出國民黨政府,佔領中國全境,在十月一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隨即宣稱「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定要解放包括西藏、內蒙、海南、台灣在內的中國領土」,並向西藏進軍。西藏軍隊雖有抵抗侵略的勇氣,但不敵中國軍隊優勢,不得不派出代表團赴北京進行和談。一九五一年,中藏簽訂十七條和平協定,中國宣稱西藏實施民族區域自治,西藏現行政治制度和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的固有地位及職權不予變更,實施宗教自由等。孰料,中國掌控西藏後,即大量遷徙漢人到西藏,企圖翻轉西藏的宗教與社會制度,要將共產黨的極權統治加 諸西藏,導致一九五九年西藏民眾起而抗暴,但中國卻採取蠻橫鎮壓手段,出兵血洗西藏。達賴喇嘛因而出走印度,成立流亡政府。這一頁抗暴的歷史至今已四十九年。

當年西藏在中國兵臨城下之際簽下和平協定,一廂情願的認為可以保有自治地位,以及宗教與文化的自主。不料和平協定竟似賣身契,一旦簽下,即淪為任人宰割的奴隸。今天台灣情勢,與西藏的處境頗為類似,中國一方面不放棄武力犯台,伺機侵略台灣,一方面則丟出和平的誘餌,企圖迷惑台灣人,掉入和平的陷阱。可悲的是,國內特定政客、媒體一再鼓吹簽訂兩岸和平協定,卻不要求中國撤除對台部署的千枚飛彈,甚至還指責政府挑釁,是麻煩製造者,造成兩岸緊張情勢。從西藏的悲慘下場看來,一紙和平協定根本不具有實質的約束力,中國若想控制台灣,隨時可以撕毀協定,踐踏和平,揮兵侵略台灣。

而台灣實較當年西藏處於更加不利的環境。首要者,內部的國家認同分歧,部分人士主張終極統一,認同一中原則,無異提供中國侵台的正當性。這些人在終極統一的總路線下,更鋪陳出「一中市場」、「兩岸共同市場」、「兩岸和平協定」等互動架構,從產業西進、承認中國學歷、開放中資來台購買房地產、開放中國觀光客、中國商品來台等,使台灣在不知不覺中完全融入中國,再也難以分割。換言之,一中市場完成之日,政治統一之日也不遠了。當年西藏係迫於軍事劣勢才求和,而當前台灣卻有一股相當大的力量在向中國傾斜,所以台灣情勢實在比西藏更為險峻。

中國正在血腥鎮壓西藏,加上當前中國領導人胡錦濤二十年前擔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時是鎮壓西藏的劊子手,凸顯中國擺出和平的笑臉,只是假面具,真面目則是猙獰、醜陋的。西藏人民遭到中國軍隊殺戮,是人類的悲劇。但是,對台灣人民而言,西藏人民無疑以他們的血淚來啟示台灣人民,勿受中國的欺騙,更不要相信那些倡導兩岸和平協定的政客、紅頂商人,否則今日的西藏就是明天的台灣。在本土陣營陷入苦戰之際,這齣西藏啟示錄若能喚醒了多數台灣人民,看清中國的侵台野心,那就是天佑台灣。

[現在進行式]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中國部隊未發一彈射殺西藏人

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中國部隊未發一彈射殺西藏人

您相信嗎 ?

不要讓台灣成為第二個西藏

總統大選請不要投給主張終極統一論的馬英九

http://www.freetibet.org/press/kirtiphotos.html

[ 現在進行式]一同來改變一黨獨大的未來吧

您也一同來改變只有一黨獨大的未來吧 多告訴10個朋友,一定可以改變!
朋友們,別再哭了,未到九局下,一切逆轉都有可能!
如果您仍在黑夜嘆息,擔心臺灣的未來只有一言堂
不如一起努力!

[天涯我獨行]中國蘇州園林欣賞

蘇州獅子園

[天涯我獨行]中國蘇州寒山寺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現在進行式 ]這次總統大選 你會打開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的盒子?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次總統大選 你會打開 潘多拉的盒子?

在百度上找到了相關的一個解釋:「潘多拉是希臘神話中第一個塵世女子。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間後,主神宙斯為懲罰人類,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個年輕美貌、虛偽狡詐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為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並給了她一個禮盒,然後將她許配給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埃庇米修斯不顧禁忌地接過禮盒,潘多拉趁機打開它,於是各種惡習、災難和疾病立即從裡面飛出來。盒子裡只剩下唯一美好的東西:希望。但希望還沒來得及飛出來,潘多拉就將盒子永遠地關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來比喻造成災害的根源。」潘多拉的盒子?

在百度上找到了相關的一個解釋:「潘多拉是希臘神話中第一個塵世女子。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間後,主神宙斯為懲罰人類,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個年輕美貌、虛偽狡詐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為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並給了她一個禮盒,然後將她許配給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埃庇米修斯不顧禁忌地接過禮盒,潘多拉趁機打開它,於是各種惡習、災難和疾病立即從裡面飛出來。盒子裡只剩下唯一美好的東西:希望。但希望還沒來得及飛出來,潘多拉就將盒子永遠地關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來比喻造成災害的根源。」

 

 

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我思故我在]google 你公平嗎??

這次讓我驚覺 google 是一種霸權!
它已經可以是一種工具 可以操弄得媒體
我已不再相信它的公正性?

這個世界太可怕!

看來只有想辦法使自己不要變成弱勢!

不然會關心妳?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現在進行式] 白色恐怖又來了 ?? 連 google 都要言論審查 ??

真神奇 ? 本想進 google 找找新聞? 結果讓人震驚!!

有標題沒內容? 難道是言論審查的網路版??

 

進入

立委闖私宅的相關新聞

 

找不到和您的查詢-立委闖私宅-相符的資料
建議:

請檢查有無錯別字
請換用不同的關鍵字查詢
請改試較常用的關鍵字

您也可以瀏覽今日的 Google 新聞

 

進入


中國評論

委闖謝長廷總部國民黨:遺憾並道歉 - 15小時前

不過,他認為,長昌全國競選總部不是私宅,是公股的國產,黨籍立委昨天是替民眾去看國產,只是他們的行動不妥當,他們誤解對方會以禮相待。 黃玉振說,前幾天民進黨籍 ...

 

新聞不存在!!

[現在進行式]總統辯論觀後感!

這場總統大選很有趣

是自 民選總統來最冷的一場

是處境 資源差異最大的一次

是人格執政績效 落差最大的一次

最爆冷門的是 爛政績的最有可能當選

執政成績好的 卻最有可能落選

馬英九當宣 是一次台灣奇蹟

謝長廷當選 那更是奇蹟

台灣阿台灣 真是 怪地方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現在進行式]轉貼 : 臥虎藏vs 兩岸爭鋒 ?

PS: 這是篇好文章 ! 對於工作曾在中國南方工作 三年的我來說 文中說的我有同感 必須得有危機感 但這不只是 中國威脅而已 這是全世界的問題 ! 因為世界是平的 還有印度 東歐 日本 美國 .... !
台灣人更因該得 站起來 ! 因為我國的基楚建設 社會文化 道德價值觀 對人的尊重 這些還是領先中國 及世界一些地方 只要在台灣肯努力 成功機會更大
其實我有時還真很同情 這些中國青年 因為不是他們的錯 在特權貪污横行的 中國 沒背景要成功確是得負出三倍代價 ,
努力是必然的 但不是一味比有錢 有時得比幸福 希望台灣未來的人 有更免於恐懼的自由 這點 中國不必和台灣爭鋒 得看看自己 祝服他们們早日得到民主自由及公義 !!!


November 3, 2005
臥虎藏龍 兩岸爭鋒
文:藍麗娟 攝影:王竹君

就在不遠的對岸,有一群年輕人,跟你有相同的長相,說同樣的語言,有過之無不及的資質、學歷,有積極強勢、拼勁十足的工作態度,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薪水只有你的三分之一。

8萬人對200萬人,安逸自滿對競爭好強,畫地自限對彈性權變。

當我們在島內高喊「台灣人站起來」的同時,對岸的新生代早已經悄悄的站起來,成為我們這個世紀最可怕的競爭對手。

早上,7點鐘。

「人民廣場」站,上海市3條地鐵線匯集的樞紐。

單單一個上海市,長住人口超過1,310萬,流動人口就超過600萬,逼近全台灣總人口。每天,超大量的工作人,搭乘這3條地鐵,把優質的個人競爭力,貢獻給匯集了全球500大企業中國分公司的上海市。

往「陸家嘴」站--全中國地價最高昂的地段,中國政府在上海建設的新興金融貿易示範區--的列車,即將進站。

昂揚的臉掛著傲氣,身穿名牌西裝、黑色大衣、腋下夾著公事包與報紙,行頭與品味,令你恍若置身紐約華爾街地鐵站。

列車進站的前一刻,他們衝進月台。刷一聲,車門一開,他們弓起肩肘,用炒作上海B股的力氣,奮力擠掉身邊的人,再用勝利的眼眉,隨列車揚長而去。

被擠下車的人,弓起身,面露兇光,用戰鬥姿勢迎接下一班列車,深怕搆不上成功之路。

•慾望與恐懼

在上海,即使是清晨上班的場景,你也能目睹中國工作人「爭著出頭天的慾望」。

除了慾望,也有恐懼。他們深怕自己落後在經濟改革浪潮後面,墜入貧困深淵。

「他們以前太苦了,現在說什麼都要擠進大城市,出人頭地,再也不要過那種全家穿同一條褲子的日子 ,」一位在中國負責招募人才的台籍幹部分析。

慾望與恐懼,鞭策他們不斷向前進,成為全球500大企業、日、韓、台商爭相聘用的「優質人力」,也把他們鍛鍊成台灣工作人最需要畏懼的競爭對手。

台灣與中國大陸人才競爭的對決,即將展開。

首當其衝的,是20歲到30歲,兩岸的年輕工作人。

「非常明顯,這邊的人,是台灣人潛在的第一競爭者,」蘇州明基電通中國營銷總部副總經理張安佐說。

肯上進、很有企圖心、踏實肯幹,是台資企業對中國年輕工作人普遍的評價。這樣的特質,來自於艱苦的生存環境。

李平,今年即將從北京大學畢業。1963年,他的父親大學畢業,就被政府「下放」到新疆。

新疆艱困的生活,外界難以想像。李平出生以來,小學、中學都考第一名,盼的就是有朝一日考上北京大學,取得「翻身的機會」,到北京、上海工作,「再也不要回烏魯木齊,」李平幽幽的說。

不論是西安、陝西、甘肅、遼寧,在中國,像李平這種出身的學生,比比皆是。從小養豬、養羊、掃地、收小麥,什麼苦日子都熬過來,生存壓力中,自然孕育出上進心、企圖心與肯幹實幹的精神。

這樣的特質,最為外籍企業所喜愛。
<>「我們做代工業,就需要這種吃苦耐勞的人,把每一個製程看得很緊,良率就會出來,」中國第一家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晶圓廠廠長鄧覺為欣慰的說。

1950-1970年代,上進、企圖心、踏實肯幹的精神,曾經是台灣年輕工作人的寫照,也奠定日後台灣經濟奇蹟的基礎。現在,這樣的精神反而是台灣年輕工作人最缺乏的。台灣年輕人太安逸了,」明基副總經理張安佐說。

•汰弱擇強

為了出頭天,求生存,從小就習於競爭的他們,特別好強、好勝。

中國的教育制度採取物競天擇,汰弱擇強的資本主義邏輯,是「競爭意識」的溫床。不競爭、不踩著別人往上爬,就沒辦法出頭。

光是升學,中國學生的競爭就比台灣激烈。

每年,中國有超過400萬名高中畢業生,搶著擠進全國重點大學,能考上211重點高校(21世紀排名前100大大學)的學生,資質都是一等一。

現在跟台灣30歲年輕人競爭的這一代,當初考大學的競爭更激烈,平均錄取率不到四分之一。

1990年時,全中國只招收60萬名大學生,「考的上,就有好的出路,考不上,就是nothing,」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化學系碩士,現任納爾科化學公司業務代表潘軒宇說。

而且, 當時只能填一個志願,考不上第一志願,就只能接受國家分配。

•爭勝好強

考上第一志願,進入一流名校的的菁英匯聚在一起,互相比較、砥礪,每一個都具有超強的好勝心。

去年剛從南京大學畢業,家住昆明的賴文睿,去年到蘇州明基電通,負責整個華東地區的行銷宣傳。華東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一市三省,總面積是台灣的10倍,上海、南京、杭州是其中著名的大城市,將近2億的人口,是台灣的9倍強。

沒有經驗,年紀又輕,扛下龐大的任務,壓力超乎想像。

上司的期待,是壓力之一。「贏家與輸家的差別,就是事情做不好,贏家會檢討自己,輸家卻會怪環境。」台籍主管曾文祺的耳提面命,是賴文睿的座右銘。

因此,即使外在環境條件不足:人手不夠,工作負擔過重,這種「不服輸」的心情,早已經內化成賴文睿工作的內在壓力。她不容許自己叫苦、喊累,也不容許自己請同事幫忙,因為同事的工作更重。

但是,繃緊的情緒總有潰堤的一天。有一晚,賴文睿從蘇州坐車到上海分公司,情緒到達低潮,無法負擔,一見到處境相似的同事,兩人說著說著,就委屈地哭了起來。

「我覺得不能忍受的是,我從小到大都是 第一名,怎麼可能會做不好?做不來?」夜深人靜時,她自我分析。

她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名,「昆明沒有什麼好大學,要出頭,就要到沿海的大都市去,」白淨、細緻,眼神閃爍著光輝的賴文睿說。當時,考上全國排名前10大的南京大學時,家鄉的人都為她高興。

但是,讀書是一回事,工作卻又是一回事。拼命工作的她,偶爾聽到有人批評,「明基的行銷做的不太好」時,對她來說,幾乎就是否定她的能力。

好強與好勝,讓成千上萬個像賴文睿一樣的中國年輕人,一次次克服挑戰,唯有如此,才能證明:我依然是第一名。

•跳躍式成長

不斷突破能力極限,中國年輕人持續締造的是「跳躍式的成長」。

1999年4月時,蘇州明基行銷部的產品經理只有4個人;去年4月,產品經理已經獨立成為部門;去年11月,全國各地的明基分公司已經陸續成立,由中國籍工作人經營、管理。

「他們成長很快,你當人家的主管,真的會緊張耶,」目睹這種跳躍式成長,去年11月才從台灣派到蘇州明基工作的林建男,有感而發。

當全球企業都搶著聘用最優秀的人才時,台灣每年8萬名大學畢業生,面臨的是200萬名中國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在台灣的年輕工作人�眸楛縣艀菾搳A你憑什麼進到一流企業,要求比中國年輕人更高的薪水?

在中國,企業用人經過精挑細選。

以蘇州明基電通中國營銷總部為例,每招收100位新人,就會收到6千份的求職信,明基從中挑選前50大名校的高材生。其中,4千人進入初試,1千人第二次面試,最後挑出200人,真正報到的,大約只有100人。
「這種篩選流程,在台灣根本做不到,」張安佐說。

因此,在中國,能進到一流企業的,絕對是菁英中的菁英。

•五湖四海的適應力

中國年輕工作人超強的適應力,培養了大格局視野。

中國有一個說法:「人如果沒有看過五湖四海,心胸不會開闊。」許多中國年輕人,隨著父母下放大西部、西南,每個人都有三、四個不同的籍貫。

1973年出生的潘軒宇,就是如此。

從一出生,他的母親就被下放到山東南邊的連雲港,他的父親在沿海的大城市擔任工程師,祖父母則是在蘇州。因為全家族的人都被下放到不同省分,所以,哪一個親戚能帶他,他就被送到哪裡。

這樣的漂泊與遷徙,一直到母親從連雲港退休回蘇州,才算終止。掐指一算,潘軒宇回蘇州讀高中之前,十幾年之間住過五、六個省分。「你可能覺得苦,但是�p時候,我一點也不覺得苦,」解釋繁複的遷徙歷程,潘軒宇笑著說。

像潘軒宇一樣,適應過相差千萬里的地理與人文環境,中國年輕人的心胸與格局比台灣年輕人大,也更樂於接受改變。

這種特質,讓中國年輕人願意接受外派。蘇州明基營銷總部就常常用外派的方式磨他們。副總經理張安佐舉例,一位江蘇人,先被派到廣州工作,3、4個月之後,又被調到東北的瀋陽,期間不斷回到蘇州總部受訓,彈性很大。

中國年輕人習於適應環境,如果被跨國企業派到全球各地工作,自然也能勝任。

反觀台灣,「你要派一個人到中東,可能要談半年,他才能下決心,」在宏�工作10多年,曾經被派到中東、紐西蘭工作的張安佐觀察。「這是有問題的,台灣人的韌性差,接受改變的能力不夠,」張安佐為台灣工作人的競爭力擔憂。

•學習動機旺盛

跟台灣年輕人相較,中國年輕工作人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能力,更是強勁。

如果把一個中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跟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同時「丟」到相同的環境,「我跟你保證,中國的畢業生的表現跟發展,絕對比台灣的快,」上海東海神達電腦總經理李敬平比較。「他們願意吸收的能力很強;我覺得最可怕的,就在�o裡,」李敬平很擔心。

質量均佳的中國年輕工作人,普遍有著沖天的自信與傲氣,企圖心旺盛。

「你不覺得我們北大的人很優秀嗎?」去年從北大畢業的康勁,傲氣的臉上,反問訪客。

在北大就讀微電子系的康勁,在校時,就已經被外國IC設計公司「訂下來」。他原本的生涯規劃是,一畢業就到IC設計公司工作。結果,畢業前夕,前世大總經理,現任中芯總經理張汝京到北大演講。

康勁聽了演講之後,憑著對「中國第一家晶圓製造廠」的憧憬,他踩下生涯煞車,在中國半導體產業重露曙光的剎那間,他縱身一躍,希望比全中國的其他年輕人,更早卡進最有利的發展位置。

•薪資水準低

論資質、比能力,中國年輕人都優於台灣,只有一項是台灣優於中國的,那就是薪資與福利。

令人不得不苦笑的是,這項差距,隨著高科技台商前進大陸,將很快縮小。

中國的薪資水準,大約是台灣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大學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的中國軟體工程師,平均的月薪是2200-2500人民幣(合新台幣8800-10000元),碩士則是4000-5000元人民幣,博士約為7000-8000元。如果有工作經驗,那麼薪水大約是同學歷,沒有經驗者的1.7-1. 8倍。

薪水只要三分之一,中國年輕工作人的表現比台灣更好。

在上海嘉定區,距離上海市中心一小時車程,東海神達電腦全球維修服務廠,近百位大學學歷的維修工程師,安靜地檢修著來自全球各地的電腦。

這群工程師,經過不到3個月的訓練,維修品質和效率可以比擬台灣工程師,住在工廠宿舍,配合工廠一個星期7天,24小時的運作,「他們隨時願意加班,在台灣,根本不可能,」東海神達總經理李敬平比較。

為了降低成本,許多台籍企業紛紛大量培育中國幹部。

台灣的工作人不知道,他的工作機會,已經悄悄地被中國工作人偷走。一直到去年底,資訊電子業吹起裁員風,台灣才開始覺悟。「我親眼看見我們辦公室同事的工作被大陸人搶走,」一位宏�電腦的員工忿忿不平地說。

然而,台灣的工作人卻必須認清現實,未來,人才的競爭是全球性的,關鍵在於附加價值。「你想拿比大陸人高三、四倍的薪水,你的效益、壓力就要是他們的三、四倍,」明基電通副總經理張安佐指出殘酷的現實面。

•發揮空間大

中國工作人擁有一個絕對的先天優勢,是台灣人望塵莫及的,那就是:龐大的市場(home market)。

這個市場規模,提供中國年輕工作人全新的學習機會與發揮舞台。「機會很多,大學畢業兩、三年的中國年輕人,很容易就冒出頭,獨當一面,」1998年從台灣來到蘇州,明基電通產品經理翁先弘說。

干仁,蘇州明基電通的區域經理,就是典型的例子。

1970生,華東理工大學畢業的干仁,1995就在明基擔任工程師,目前擔任分公司主管的他,至今已經歷練5個職務。

1998年的一件事,讓他深刻體會到自己的歷練機會有多珍貴。當時,台籍主管曾文祺把他們幾位中國籍的行銷人員拉進辦公室,站在偌大的中國地圖前,曾文祺一邊劃分中國的版圖,一邊講述公司的規劃:「干仁,你去負責整個華東地區(江蘇、浙江、安徽」。

初聞此語,當時不到28歲的干仁,只覺得不敢相信,「好像把我丟到野外,不管我生死,」干仁坦承當時心中的害怕。

放手去做之後,干仁不但把華東地區經營的有聲有色,去年12月,干仁再度接受調派,經營、管理西南分公司(市場涵蓋雲南、貴州、四川與重慶、西藏)。

進明基之前,在國營機械廠工作的干仁,從無法想像自己年紀輕輕,可以「run一個公司,接觸市場、財務與管理,」才30歲的干仁說。

這樣的機會,換做在台灣已經工作5到10年的工作人,也難以想像。「沒辦法,台灣的市場太小了,」翁先弘說。

在台灣,「你想要管一個20個人的團隊,競爭很激烈,但是在中國,機會很多,」友立資訊董事長陳偉仁說。

•培養易,管理難

中國年輕工作人資質優秀,發揮空間大,學習動機強,很容易就成長到外籍企業難以駕馭的地步。
跳槽,是外籍企業最詬病的現象。

當中國市場不斷擴大,許多稍晚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商,為了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往往以高於台灣企業兩、三倍的薪水挖角,取得現成的人才。

因此,許多中國工作人在台資企業學到技術與經驗之後,很快就跳槽,台資企業早已司空見慣。

一位對跳槽風知之甚篤的台籍企業主管,總是不諱言地對新人說:「我知道你們有一天一定會跳槽,但是,無論如何,你在這裡一定要學到東西。」

即使跳槽進入外商,急於賺錢的中國工作人,也仍然會待價而沽,不斷跳槽。

安捷倫科技半導體顧客業務及服務事業群副總裁黃竣樑感嘆,相較於台灣,中國工作人的企業忠誠度很低。

對於跳槽,蘇州明基行銷總經理曾文祺,是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將這批有潛力的中國年輕人的 價值觀加以扭轉。

在工作上,他提供中國年輕人歷練不同職務的機會,此外,他還強調學習。曾文祺不斷逼他們讀國際的管理趨勢與新知,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參加讀書會。「你現在跳出去可以賺到3倍薪水,但是你留下來10年後可以當到總經理,」曾文祺對他們說。

結果,1997年以來,曾文祺帶領的一批優秀中國幹部,一個都沒走,現在一一被調派到北京、上海、瀋陽、廣州、昆明等地,經營中國各地的分公司。

這些中國部屬即使當到分公司最高主管,拼命工作的精神,仍令曾文祺驚訝。「我到瀋陽分公司去看,我的媽啊,半夜一、兩點都還在工作,」曾文祺說。

•慾望與恐懼

慾望與恐懼,支撐著中國年輕人向上攀爬。

慾望,生自中國年輕人的內在。他們拼命往上爬,想要成就自己,揚眉故里、出人頭地。

恐懼,也來自於中國年輕人內心深處。既恐懼自己在這一波經濟改革中,沒有搶到好的舞台,又得隨時不斷提防被後浪推倒。

當全球500大企業把眼光集中在中國大陸。如果明天,兩岸的年輕工作人,就要正式對決,那麼,台灣工作人,問問自己,你的工作,真的是被「偷」走的嗎?

(4, 2001 CHEERS月刊7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付費才容量無上限?Yahoo!奇摩電子信箱2.0免費給你,信件永遠不必刪! - 馬上體驗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密室電影院]滄海一聲笑

滄海一聲笑

滄海笑,滔滔兩岸潮,浮沈隨浪記今朝。
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江山笑,煙雨搖,濤浪淘盡紅塵俗事知多少。
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蒼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癡癡笑笑。

[蒼海圖書館]女人---妳真狠!

女人---妳真狠!
CIA在應徵殺手。
在一系列的背景調查、約談和測驗,最後剩三位合格者,兩為男士,一位女士。
最後的測試,CIA探員帶其中一位男士到一間很大的金屬房間,然後給他一隻槍。
CIA探員說:"我們要確定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你會照我們的命令殺人,所以屋裡你會發現你的太太坐在椅子上,去把她殺了。"
那男士沒考慮的馬上回答:"你開玩笑,我不可能開槍殺我太太。"
探員回答他:"這樣你不適合這殺手的任務,帶著你太太回家吧!"
第二位男士也得到同樣的命令。
他拿著槍進入金屬房間。
一切非常安靜達5分鐘。他帶著眼淚走了出來說:"我試著達成任務,但我下不了手殺我太太。"
探員回答他:"你沒有膽量,帶著你太太回家吧!"
終於換到那女士,也獲得同樣的指示殺她的丈夫。
她拿著槍進入金屬房間,馬上聽到連續的槍聲 迸 迸 迸 。
然後聽到一連串的喊叫聲、碰撞聲及撞擊牆壁的聲音。
幾分鐘後,女士走了出來擦了擦額頭的汗說:

"槍裝的是空包彈,我用他坐的椅子把他打死了。"

站長評語: 真是假公濟私 !!!

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蒼海圖書館]縱橫集-手中無刀 心中有刀

 在開拓國際市場業務的過程中,很多公司一定都曾遇到過一些很難「剔頭」(台語)的合作對象,這些對象常常都是架子很大、條件很苛、要求一堆,甚至是一開始,就給你來個下馬威。 幾年前,我到委內瑞拉去,當地分公司的同事一看到我來,就像是看到救星一樣,直說:「你一定要跟我們去拜訪1家經銷商夥伴,這家經銷商在本地市場很有份量,但是老闆很難搞,我們去了幾次都見不到他,只能跟他們下面的經理談事情,生意一直都做不大,你來了正好,可以去跟他們大老闆見面,看能不能把關係喬好一點,生意能不能做大一點。」。 於是經過一番複雜的安排,我們一行人就去會見這位同事口中「很難搞定」的經銷商老闆。坐了2小時的車,來到委內瑞拉中部大城Valencia(瓦蘭西亞),一到經銷商公司的大門口,我有點傻眼,因為就是一個很不起眼、舊舊破破的門面;可是一走進大門,裏面空間很大,電話聲此起彼落,100多個人在辦公室裏面忙碌著;當我們被引導至老闆的辦公室,那個辦公室裝潢得富麗堂皇,氣派的不得了,與公司外面的門面簡直是天差地別;我走進去,又被嚇了一跳,因為竟然會在南美洲看到一個穿著回教白袍、身高超過200公分、又魁又壯、留著一臉大鬍子的阿拉伯人,而這個傢伙,居然就是那位傳說中很難「剔頭」的經銷商老闆,只見他坐在一張超大的辦公桌後面,一付霸氣十足的模樣,果然不是個好相處的角色。 這位老闆瞄了瞄我遞上的名片,冷淡的說了句:「喔,你們是大陸來的?嗯,還是從台灣來的公司?」。 在我旁邊的同事一看到他的態度,心其實已經涼了一半,因為這個老闆,果然如傳聞中的一樣,很難「剔頭」。不過對我來說,既來之則安之,我微笑著開始介紹我自己擁有美國MBA學歷、曾在2家國際級大型美商公司工作的經驗,以及我們公司現在市場的佔有率、多項不同產品線的領導地位、全球多家分公司據點、在拉丁美洲國家市場的布局、特別是在巴西市場的成功經驗,而我現在是全球新興市場業務的負責人等之類背景資料。 原本這只是一個很自然、普通的自我介紹,但我敏感的發現,這位老闆好像開始覺得我們公司有點意思,不是一般的阿貓阿狗公司,而我也不是半路殺出來的外行人,而是曾經見過世面的專業人士。於是,原本倚躺在沙發裏的他,略略坐直了身子,開始比較認真的與我們聊了起來。 從談話中,知道他原來是移民到委內瑞拉的巴勒斯坦人,對中東市場也很熟悉,於是,我刻意提起我們在中東的經銷商合作夥伴,他眼睛突然一亮:「啊,我知道他,他是我的好朋友,他們公司很大」。這個時候,這位老闆的態度就真的很不一樣了,不但更坐正了一點、還刻意坐靠近了我們,並且開始熱情的招呼我們喝飲料,談起過去在中東做生意的點滴,延伸談到眼下委內瑞拉的市場狀況。 到最後,我就對這個老闆說:「我們很看重與貴公司的合作,因為貴公司是委內瑞拉很重要的經銷商,以我們現在的投資規模,所有與我們合作的夥伴,將來都會因為我們在產品、技術支援、服務體系基礎的建立而受惠,所以,我們希望能夠與貴公司有更多、更大規模的合作,此行的目的也是來了解貴公司配合意願及執行計劃;不過,如果貴公司有其他的考量,沒辦法與我們有更密切的合作,我們當然也能夠諒解,但這不會影響我們拓展委內瑞拉市場的計畫,我們也已開始接觸其他的經銷商夥伴,因為,我們已經開始在委內瑞拉的投資,這個市場我們一定會做,而且一定要做到大,讓我們的合作夥伴都能賺到錢」。 當下,這位一向很難搞的老闆,突然變得很Nice,開始客氣的請教我:「我們當然很樂意與貴公司合作,但不知要怎麼配合,才能讓我們的合作更好?」,在進一步詳談之後,他更爽快的對我們表示,以後會把我們公司當成最主要的合作夥伴。而這樣的承諾,後來果然也沒讓我們失望,因為這家經銷商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我們在委內瑞拉最重要的經銷夥伴之一。 這位老闆的轉變,是因為見面三分情的緣故嗎?還是因為人不親土親的中東市場經驗呢?其實都不是,而是我清楚讓他知道我們是誰,對經銷商支援的經營理念及我們的價值,也就是我們在委內瑞拉市場的投資,但我更清楚的讓對方知道:「如果你不做,我們還是會做,而我們會跟其他人做得更好,讓合作夥伴賺到更多的錢,而你們可能就沒份了!」。 醜話其實是好話 說清楚才是真夥伴 當進入一個新市場時,面對不同的國家的歷史、語言、文化背景差異,這些差異會是進入障礙,也會是讓你做出錯誤判斷的迷霧,所以,必須更深入的去了解,去感受(Sense),並且衡量自己的能力能否因應解決這些差異造成的問題。 包容接受人性的差異,是破除許多先入為主迷思的重點,但包容不代表什麼都不用管、什麼都不用問,對方說什麼就是什麼,因為,很多事情不問清楚是不行的,「打破沙鍋問到底」是必要的,永遠要記得問「Why?」,否則,就不能怪對方把你當肥羊宰,因為,是你自己放棄搞清楚狀況的機會。 但很多公司經常遇到的狀況是,針對交易合作內容提出關鍵性的問題,卻遭到對方以「你是不是懷疑我?是不是不信任我?那如果這樣,我們就不要合作算了!」的反應回擊,讓很多公司不知該如何應對。 對許多剛踏入新市場的公司而言,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合作夥伴,當然希望與對方保持非常良好的關係,但若發現雙方合作交易內容有疑問,想要問個清楚,卻又投鼠忌器的怕傷害了雙方的關係,於是只能把問題悶在心裏,走一步算一步。 事實上,當這樣的狀況出現時,其實就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這將模糊焦點。此時,更應該把話說清楚,而且是要把「醜話」說在前頭。當然,在「把醜話說在前頭」的情況下,也可能使對方不能諒解而取消合作,但如果最後狀況真是如此,這樣的合作機會最好還是緩一緩,因為被激出來的合作,背後可能隱藏更多問題。 在很多關係導向的市場中,最常會遇到這種狀況,因為透過人脈關係介紹而來的合作夥伴,總是認為「有關係,就沒關係」,很多事情就是以「你相信我,不會有問題」一句話帶過。但真的沒有問題嗎?才怪! 很多年前,我們剛到一個新興國家打市場,透過朋友認識了當地的華人,對方也很積極的想跟我們公司做生意,在當時「舉目無親」的情況下,於是決定先與這家華人老闆的公司開始做生意,但每一談到交易合作的細節時,這位老闆就會很妙的搬出:「相信我啦!」、「沒問題,我不會害你!」之類的話,雖然幾次溝通都不得其法,但為了表面上的禮貌,我們也只能客氣的說:「是,是,那就一切拜託你了」。 但沒想到,一時的客氣,後來變成一世的「厭氣」(台語)。因為,這位老闆雖然叫我們相信他,但他說的話,卻從來沒有兌現過,更糟的是,連他公司的員工也搞不清楚老闆到底想要怎麼做,整場合作到最後果然就變成一場大災難。 所以,提問題、說醜話都是必要的- 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 諸如:「你覺得我有價值嗎?我能提供給你們什麼樣的價值?」之類的問題,絕對是一定要問的問題,因為,如此才能了解自身公司在對方心目中的價值;而且,如果對方支支吾吾的講不出來,或是講不清楚,那麼就可能不是最適合的合作夥伴,因為對方可能根本看不見你的價值,又或者是,根本不在乎你有多少價值,而只是想要狠削一次就落跑。 刀不出鞘 但非無刀 事實上,在市場業務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形形色色各種不同的交易對象,就如同【縱橫集】先前所提過的,必須要先展現自身的價值,才能夠讓對方注意到你,進而認同你的價值,以建立更長期、更穩定的交易合作關係。但先前也曾提過,雙方所認定的「價值」會不斷的隨時間變化及消長,因此,你需要隨時警覺的檢視,但檢視之後,又該如何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你心中一定要有清楚的「底線」(Bottom Line),在檢視發現問題之後,你才有能力得以應付、甚至制衡那些難纏混亂的狀況。 「底線」包括選擇進入這個市場所能負擔、承受的投資與風險,包括對既有合作夥伴願意提供的支援與空間,更包括在市場出現變化、合作關係改變時的備援方案(Backup Solution)。 相對於「價值」(Value)本質,是必須完全展現;而「底線」,雖不見得要公告週知,但卻絕對是經營國際市場業務中,每家公司必備、且須臾不可離身的「護身寶刀」。 有次,我到巴西去與經銷商開會,一坐下來,這位初次見面的經銷商老闆在眾人面前就劈哩啪拉的抱怨了一堆問題,一下說我們的產品太貴、一下又說需要更多的支援,又一直誇讚我們的競爭對手有多好, 賣我們產品有多辛苦?似乎是對我們公司不滿到了最高點,當場把氣氛搞得有點僵。 我靜靜的聽完之後,笑者對他說:「我覺得人生苦短,不管做任何事或賺錢,應該找有趣的做, 很抱歉,如果與我們合作讓你這麼痛苦,我們還是當好朋友,生意就不要做好了,喝酒去,談點高興的事,不要再想這些事情。」話一說完,他當場愣了一下、接者笑了出來,答應會後好好去喝一杯,氣氛一下子就緩和了下來。 我之所以敢這樣說話,自然是因為我有把握,沒有這家經銷商,我們在巴西市場也不會垮掉,而且我很清楚,這家經銷商只是想「拿蹺」來取得更好的待遇,他們從頭到尾就是想繼續與我們合作,那麼多的抱怨,就是想要拿到更多好處,但沒想到我們的反應居然是「那就不要做了,喝酒去吧!」當場反將他一軍。 對許多公司而言,如果遇上這樣的合作夥伴,有些公司可能因為害怕失去合作夥伴,會急著想當場澄清,往往就會陷入談判僵局,但是,如果很清楚自己的底線,就會知道自己能夠有多少談判籌碼,就像上述的故事一樣,我很清楚底線是什麼,最壞的情況,不就是分手、walk away而已罷了,我們可以承受得起這樣的風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不單單只是清楚自己的價值、對方的價值,更清楚知道可以承受得起的損失與風險,而這些都是你的底線。 這些底限是你的「刀」,在某些關鍵時刻,你亮刀示警,不見得一定要出手傷人,但卻可讓對方認知,在雙方合作的過程中,你並非只能認命聽從、或是安靜走開,而是具有反制抗衡的嚇阻力量,讓對方不至於敢放肆妄為、坑矇拐騙。 拿著一把刀走在路上,當然會引起側目、會讓人心生恐懼,但這是最低階的入門境界;而進階級的修為,則是「刀不出鞘」,卻還是能嚇阻對方、不敢輕越雷池一步;但若能做到「手中無刀、心中有刀」,那可就是更高一級的修為境界。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蒼海圖書館]葉子的掉落!?

葉子的掉落, 是風的追逐, 還是樹的不挽留?
風來了,
葉子說:"我走了
樹,笑了笑
沒有說話
天空依然是藍色的
風輕輕的吹著
葉子走了


有人曾問我,
葉子的掉落, 是風的追逐, 還是樹的不挽留?
現在我明白了


葉子的掉落,
不是風的追逐,
也不是樹的不挽留,
而是葉子的執著。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歷史進行式]嗚呼哀哉 三峽祖師廟 !!



三峽傷心廟
 三年前,三峽祖師廟董事會準備遣散廟內雕刻師傅,以發包方式將廟中雕飾交由中國包工引進粗糙成品,以利這座廟整建早日完工時,曾經引起藝文界的震驚和議論,而告暫緩。三年之後的今天,祖師廟的雕刻師傅終於還是遭到廟方的資遣,在十一月十日離開這座他們工作起過十年、一刀一斧精雕細琢出來的傷心廟宇。把一九四七年,台灣前輩畫家李梅樹銜命整建的啟始時間算入,這些最後一批台灣本土雕刻藝師離開的,則是一座見證台灣戰後五十年歷史、寫下台灣民間藝術史頁的未完成殿堂。
  這十位師傅,包括六位木雕師、一位木工師以及三位油漆師,在離開三峽祖師廟這座他們工作最少十年的工作室時,回首雕樑畫棟,想必感慨萬千,這座廟宇曾經在他們的手中,以及之前更多師傅手中,創造出了特屬於台灣民間藝術的細膩紋理,贏得台灣人的尊敬,並且為台灣這個缺乏建築文化的國家打造了一個足可傲人的廟宇藝術,如今卻將在一群廟公粗暴的『發包』決議之下『俱往矣』地走入歷史之中。

  回首一九四七年,當代理三峽街長的畫家李梅樹,在戰後台灣的兵荒馬亂中,為三峽這座象徵住民信仰與歷史回憶的廟宇從事整建工程之時,他也絕對想像不到,這座他用一生的夢想與才華期待甚殷的藝術品,會因為完工過遲而遭到故鄉的後輩如此凌遲。李梅樹也絕對想像不到,這座他親手擘畫、奔走,一石一木乃至民間藝師的延聘、經費的籌措,都讓他嘔盡心血的廟宇,會在一九八三年他過世後,無法持續下去,而功虧一簣地在已經琢磨五十年後,任由『發包』成品進入其中,並且以它們的簡易、快速、庸俗與惡濁,嘲笑李梅樹及所有師傅慢雕細琢的藝術結晶。

  打造五十年的三峽祖師廟,在台灣這塊粗俗不文的島嶼上,終於被精打細算於有限花費的廟公背叛了。曾經以精細的雕工、不移的毅力以及廟宇之美,為三峽、也為台灣放出光芒的三峽祖師廟,在最後一批師傅黯然離去之後,已經熄掉了它曾被瞻囑的燈火。擁有數億資產的三峽祖師廟,在幾位廟公的主事下,最後居然用如此粗暴的『發包』方式來羞辱它的起造者李梅樹,並踐踏三峽僅存的希望與夢想。嗚呼三峽,哀哉廟公。





對文化藝術 的尊重 是進步國家公民的基本素養 在價值觀扭區的台灣 這一切都是奢侈品 這使的李梅樹 60年的堅持 完美藝術要求 更顯珍貴 而那些短視的 人終將無顏面對歷史
假以時日 那些粗噪的外來雕刻品將被請出 這座藝術殿堂 還給那些曾奉獻青春心血的工匠 一個公道
我小時後也有幸見過這些工匠 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