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吃喝玩樂] 一個黑膠人的自白(轉)

一個黑膠人的自白()

經常有些朋友愛拿出心愛的CD來與所謂已過氣的黑膠唱片來比較,比較出來的音色、動態、場感等。以前路過的一些發燒論壇裡,多有占少數的黑膠唱片"遺老遺少"為黑膠解說,黑膠唱片是如何如何比CD的數碼聲出色。對於此,我覺得不需多辯白。在於我,一個手捧過了過萬張黑膠唱片的商人,我也有過幾千張的CD,不過自從收集黑膠開始就無暇再打理,最後被友人拿的拿,搬的搬,所剩無幾,現在想來居然一點也不可惜,皆為黑膠之故。
  我的原則是,有確定要擁有的音樂,有黑膠有CD的錄音,必收黑膠,CD能借到做成MP3放進電腦就可;有CD而無黑膠的,看哪裡能找到MP3,如果實在找不到,才想買或者借來錄的問題。CD或MP3,能聽就行。
  真所謂一入膠門深似海。因為能最直接地接觸到貨源,聽音樂的選擇多了很多;為了不斷收藏,又不可能無節制地投入,只好以唱片養唱片的原則,使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為黑膠唱片賣家之路。
  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會走一條與他人完全相反的道路,回溯著音樂的過去呢?回想開始之時,有一日,無意中經過一個黑膠唱片店,播的是張國榮先生"童年時"SALUTE專集。我自己收藏了一張這專集的CD,但一聽之下,驚覺效果完全不同。這黑膠唱片的聲音溫軟纏綿,聲聲切切,讓人難舍難離,兼唱片包裝精美,封套31釐米見方,視覺效果不同CD之小巧,內裡之大本歌書,哥哥風采躍然眼前,更是讓人愛不釋手。當下不及細想,一下就買了下來,拿回家中擺在顯眼位置,如獲至寶,內心欣喜不已。
  過了一段日子,心情漸從最初的欣喜變得鬱悶起來,好好的這一張唱片,光只能看,不能聽,不可謂是愛樂者的一大憾事。於是,拿著這張唱片跑到那間鋪子,幸得那老闆樂得清閒又好客,炎炎夏日之下,兩個男人摸著冰涼的啤酒杯,一張一張唱片地評頭品足,如此快意,倒是我涉足音樂十多年所未經歷過的淋漓體驗。
  幾杯下肚,我的興趣自然從唱片轉至播放這些唱片的機器——黑膠唱盤。店主介紹,黑膠唱盤以前給我們的概念只是巨貴的組合音響中的一個功能部件,但其實黑膠唱盤種類繁多,功能各有千秋,極品唱盤價值連城,光是唱頭上的一根針有時也要近萬大元,組合音響中的那種只不過是玩具,毫無價值可言。如果我需要入門,最好原則是最小投資獲取最大的回報,從改造家裡的CD音響開始。只通過購買一個最低級別的MM唱頭放大器,解決現今放大器不帶PHONO介面的問題。再配備一台日本產的直驅金屬臂唱機,加起來投資不過千元,而獲得的享受已足可與價值幾千元的CD設備媲美。
  如此美事,教人如何拒絕?當下,我使出銀行提款的絕技,在該老闆處買下了他幫我調整好的唱機和放大器,再挑選了自己最喜歡的鄧麗君和西崎崇子的梁祝等幾張心頭所好,並與他相約,如不滿意,就拿回來退貨。
  其實如何會不滿意呢?鄧麗君小姐的聲音在黑膠唱盤中出來的效果甜美圓潤,齒聲玲瓏,唇如拂耳,一張唱片帶出萬般風情,遠超吾望。梁祝小提琴,琴聲淒美繞梁,綿綿汩汩,委婉不絕,流轉不散,相比之下,CD中小提琴的聲音竟絀劣如刀鋸鋼絲,是我之前所想像不到的。為什麼會如此,我開始向行家打聽和上網查找答案。原來,不堪之故是CD採用的是數碼01長方形的漸高漸低的形式去近似記錄一個音的正弦波形,所得的形狀雖可在內容量增大的情況下與該正弦波可以無限接近,仍呈階梯型,更兼如採用數碼錄音,聲音的採樣源盤內記錄本已是階梯型,則再怎麼精細,也無法把錄音現場環境還原得真切;而黑膠唱片多採用模擬錄音形式,唱頭處與黑膠摩擦產生電壓的升高降低為完美正弦波,經過放大出來的這個波形也是近乎完美的正弦波形式,這是數碼形式所不可能代替的最接近錄音環境現場的表現形式。也就是說,我們熟知的CD只不過是人類速食文化中一個唱片公司圈錢的陷阱。我們聽到的聲音,甚至被製作人員用混音設備調整過,去避免數碼形式本質的缺陷。倒頭來,我們可能聽到歌手令人驚歎的聲音,哪知道這個人可能5音不全,唱得亂七八糟,跑調從C到F。
  我雖不至越想越氣,把所藏CD都從視窗扔下大街,但也從此開始檢討聽音樂的意義所在。擺在面前的兩條路,到底是為了逞隨手之快,不斷被無良唱片商欺騙下去;還是重新作個選擇,寧願精挑慢選,憑聽覺為准,回歸樸真。
  這探索之路一路走來,步履蹣跚,磕磕碰碰,不過捧黑膠的雙手小心翼翼,自知世界之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如望井見天之蛙,音樂之路,尋找完美之路,終生未盡,唯盼越一山登一樓,更有青山在不遠處,與黑膠相伴,永不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