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台幣貶值是在製造M型社會!

台幣貶值在以前或許是好,但

是現在就是在製造M型社會!


話題:抗金融海嘯 匯率競貶是良策?

現在很多人在說要台幣貶值是對出口好,對國家經濟好,我說...放屁!
此一時彼一時啊!
有人說台灣的國力是厚植在1美元比40台幣的時代,沒錯!
但是你可知道那是多久以前嗎?
我告訴你好了,那是民國74年以前,離現在24年前,
請記住喔,是24年以前,包含從民國38年到74年之間共36年的努力!
民國74年台積電在哪都還不知道咧!
啊你們知道民國74年以前台灣的經濟是怎回事嗎?
雖然窮但是人人有工作,貧富差異不大,號稱均富的社會!
那時候台灣靠啥賺外匯的你們知道嗎?
我告訴你們好了,
是紡織、製鞋、雨傘、玩具等等勞力密集的產業,就如同現在的大陸。
也就是說,當那個時候台幣幣值不高,
但是因為當時出口而帶來豐厚收入是大多數人民所共享的,
台灣跑出了很多台幣也存了很多美金。

到了民國75年,
老美受不了台灣製造的低價商品導致其國內產業不振失業上升,
(其實那時候老美經濟也不好,大約是雷根政府剛上任的時代)
開始壓迫台灣政府,要求台幣升值。
跟現在老美要求人民幣升值是一樣的道理,
因為中國輸出產品也輸出了失業。
台幣自此一路升值,
從民國74年的1比40到民國75年大約1比33,
再到民國81年最低1比24,
而原來在台灣就因為早期存下大量台幣,
就因為升值變的非常有消費力,
台灣錢淹腳目就是當時的寫照,很多人口袋有錢。
現在的中國大陸也是如此,只是大陸是沿海地區及大城市有錢。

問題是...現在台灣的產業結構跟民國74年的產業結構一樣嗎?
答案是...差很多了...
早期為台灣帶來豐厚外匯是勞力密集產業,如紡織、製鞋業。
現在則是資本密集產業,如電子業。
現在電子業投資動輒百億甚至上千億,
但是雇用勞工人數卻是少的可憐,
那些電子科技新貴所自豪的平均單人生產金額,
如果對照他們的總投資金額就會發現其實他們在搞笑話。
台積電登記資本額有2705億(經濟部資料)
台積電員工號稱2萬人(104人力銀行資料)
平均每人所佔資本額有1352.5萬
民國96年稅後盈餘1091.7億
平均每人賺545.8萬
但是...96年他們平均每人分走了200多萬,
就算是市況慘澹的97年也分走了69萬多。
為何台積電賺這麼多?
因為台積電只要繳不到7%的稅,看好,是佰分之七喔!
不只台積電,所有適用產發條例的電子公司都是如此!
不信的話,自己去YaHoo股市看他們的營運股利!

當初為了扶植電子產業,稅賦減免實在無可厚非,
但是台積電從民國76年成立到現在也已經過了21年了吧?
還給他們獎勵個啥?
平常小老百姓隨便弄個公司行號,
營利事業所得稅都要20%以上,看營收狀況最高40%
他們賺了1000多億,只要繳7%的稅,結果只有造福那2萬名員工!
這是什麼世界?

再回頭看看主題,
台灣目前總出口值裡有超過60%是來自電子產業,
而全國總就業人口裡,電子產業佔不到15%,
如果真的以台幣升值來刺激出口,
其結果就是15%的人坐享60%的利益,
其他85%的人再去分40%的好處。
但是台幣貶值所帶來的物價上漲等等痛苦,由全民共同承受!

接下來,那些整日為著開門七件事的小老百姓,
每個都要面對汽油、電價、瓦斯、麵粉等等民生物資漲價的痛苦,
大家要自問,上面說的4項民生物資,哪個台灣有自產?
台幣貶值真的會對台灣大多數人民有好處嗎?
還是讓已經貧富不均的M型社會更加嚴重呢?

如果我們的稅賦制度真的能夠彰顯社會公平,
讓那些電子產業,也按照一般產業所應繳稅率辦理的話,
國庫必定不會整天哭窮,
我也會贊成台幣貶值刺激出口。

否則...台幣貶值在以前或許是好,但是現在就是在製造M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