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電影評論]貧民百萬富翁( 轉)

英國電影「貧民百萬富翁」在本屆奧斯卡獎大放異彩,要想如男主角成為百萬富翁,你得大量進修,從印度詩歌、宗教到美國金融與槍械發展史,再報名電視問答秀。不然,如果你吃的苦夠多,也許能提供一點線索。

來自貧民窟的孤兒,沒有讀過書,連千元盧比鈔票都沒拿過,靠著參加電視問答秀,翻身成為百萬富翁;他沒有作弊,只是「碰巧知道所有的答案」,答案深埋在他的人生中。

「貧民百萬富翁」改編自印度外交官維卡斯‧史瓦盧普的第一本小說「Q&A」,籌拍電影的則是「猜火車」導演丹尼鮑伊。

電影一開始,男主角杰瑪正被刑求,穿插著電視秀「誰想成為百萬富翁」錄影現場,鏡頭在警局問訊、錄影現場與杰瑪的人生回憶間交錯,原來沒受過教育的窮孩子,靠著吃苦累積的常識,就此鹹魚翻生。

這部影片之所以感人,不在於窮孩子一夕致富的奇蹟,而是通往百萬富翁的每道關卡,都是杰瑪一點一滴的血淚:貧民窟狹窄、髒亂的生活,宗教流血衝突,黑道控制的殘障乞討兒童,警局裡刑求逼供,極度懸殊的貧富差異。

有點沉重嗎?幸好這些問題,只是在杰瑪闖關的間隙,讓我們驚鴻一瞥;杰瑪苦盡甘來,他與女主角拉緹卡也終成眷屬,儘管他們在極度貧窮之間,依然展現對生命的熱忱與喜樂。

貧民窟的生活成為全球娛樂焦點,他們可能無從欣賞電影,依然得每天撿垃圾十多小時,只為了勉強存活。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印度基層人生,除了親自飛去印度,也可讀讀小說「歡喜城」。

作者多明尼克‧拉佩瑞曾在印度加爾各答、西孟加拉地區,從事兩年的研究與訪談。故事圍繞著典型印度男人薩哈里的家庭,與其周遭故事。

薩哈里原本是農人,因連年乾旱,只好賣掉土地,到城市謀生,有許多光怪陸離的人性故事,例如薩哈里賣血養活家人,為了湊女兒嫁妝,又賣掉自己的骨頭,書中用更多篇幅,描述出當中的困苦與挫折,還有人性的光明與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