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笑話 避孕 !

避孕
有一对夫妻,刚刚结婚不久,还不想要孩子,但不懂怎样避孕,就向医生求助。医生给了他们避孕套。夫妻高高兴兴回家了。

过了几个月,妻子怀孕了。丈夫很生气就找到了医生大闹一顿。医生很纳闷,问:"你是怎么用的?"他说:"我一顿给我妻子吃两个呢!"

每天找個笑一笑的理由 每天笑一笑 !

近來 不論公私 大小雜事 煩不勝煩 !
雖說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 , 對我來說是 九點九九 !
未免也 太瀕繁 ! 太背了吧 !難道都給我碰上 ? 
 
我發現上網找找 笑話 , 會改改我心境 !
也分享給大家 !
 

笑話: 經典實用英語教學

今天又是一周末Friday, 
俺无处可去人也Lazy。 
忽接邀请部长的Birthday, 
俺是第一回参加Party, 
精神颇紧张不很Easy , 
举止也狼狈看着Funny, 
可是一看这么多LADY, 
心情舒畅马上就HAPPY。 
美眉多来自俺们Ministry, 
虽然个别有点UGLY, 
有些还是一流BEAUTY, 
晃得俺的眼睛直DIZZY, 
从此认识了俺的Honey。 

这小丫乍看很是Lonely, 
冷冷呆坐墙角像Mummy, 
可是在俺眼中很Sexy, 
竟让俺冲动有点Horny, 
虽知爱情多半是Tragedy, 
但俺不信总是不lucky, 
俺决定要把握这Opportunity。 

俺上前打招呼嗨Baby, 
她眼不抬淡淡说busy。 
俺不死心说俺是Celebrity, 
这招果然能起点Effectivity。 
小妞颇感兴趣问Really? 
俺摆造型问像否Snoopy? 
她说切!那我是Kitty! 
俺忙说对对你很Lovely, 
咱俩心里牛角有harmony。 

她嘴一撇说你真Doggy, 
这话让好脾气也Angry, 
俺气得眼睛差点smoky, 
还得陪笑说你真naughty。 
她说男人我见过Many, 
你算是有意思不Dirty, 
而且笑容看起来Sunny, 
人应该有不错的personality。 
俺猛一听差点又Dizzy, 
原来幸福来得如此Easy, 
感觉产生得这么Quickly, 
以至俺没反应样子Clumsy。 

小妞哧哧笑你真Silly, 
象几辈子没见过Beauty。 
我才注意她头发frizzy, 
红润的嘴唇赛过Cherry, 
会说话的眼睛真watery, 
最要命的是她还busty, 
整个人像是人间Fairy, 
无法形容是如此Pretty, 
虽然从外表看着Chilly。 

其实内心狂热很Hearty, 
俺想就算是情圣Kennedy, 
鹰鼻子也要马上Bloody。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笑話: "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一学生,成绩年年倒数第一,常与人打架,
按领导要求老师想给学生好听一点的期末评语,怎么写啊?
老師批:  " 该生成绩稳定,动手能力强 "

對四川震災 请用一句话形容中国国家地震台。
  "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转发:突然想踢足球了

 
 
突然想踢足球了
  蚯蚓一家这天很无聊,小蚯蚓想了想,把自己切成两段,打羽毛球去了。蚯蚓妈妈觉得这方法不错,就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去了,过了一会,蚯蚓爸爸就把自己切成了肉末,蚯蚓妈妈哭着说:"你怎么那么傻,切得那么碎会死的。"蚯蚓爸爸虚弱地说:"……我突然想踢足球了。"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給她生日禮物素描 獻醜了 ! 祝妳生日快樂 !


給她生日禮物素描 獻醜了 ! 祝妳生日快樂 !

[千言萬緒]誰說網路沒有真愛 ! 只是遇到時別讓佔有欲讓它變成悲劇.

誰說網路沒有真愛 ! 只是遇到時別讓佔有欲讓它變成悲劇.
因為好人是大家都搶著要的 . 而久了你確又不懂的珍惜.

這段萍水相逢的感情 來的快又急 , 讓人有做夢的感覺 !
但去的也快 ! 還來不及品味 已消失無蹤 !

太美好的事會受到詛咒的 , 我想 !

這相遇在我心情最低潮時 , 好像微弱的火苗點著了 有引信的炸蛋 .
我心想 我得把握機會 將我想像過的所有浪漫的事 盡量用到她身上.
人生苦短 , 誰曉的明天會發生何事 !

而他也是久旱遇甘霖 寂默的太久,苦悶一時找到發洩對像 .
我開使相信因果 緣份 , 我們彼此 做了完美的演出 .


一切是那麼的自然 順利 . 我們住在差10 分鐘路程同一鎮上 10 年確從不認識.
商場 ,公園 ,書局 , 共同熟悉的生活空間 ... 一起走過 !
看過同一條狗 ! 吃過同一家餐廳 !
使我想起 "幾米的書 向左走 向右走 " 那對住的近確遇不到的情人

幾經風雨後 我們談起未來 , 現實的手巧巧伸進來 .
上過天堂總得回到凡間 , 但所有的壓力來了 !


最終 經不起壓力她選擇屈服妥協了, 必竟人到中年有許多放不下的 .
而我尊重他的決擇 ! 我不忍她面對選擇的再給她壓力.
我不想讓這段美好回憶 , 讓佔有欲使它變成悲劇.
但願她過的好 , 別再想起我 ...



樓夢
好了歌 跛足道人
=======================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沉默石頭說: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名份忘不了! 癡男怨女QQ多,幸福婚姻容的了?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模糊回憶] 潺潺流水 ! 的三峽溪 !


觀賞了李梅樹大師的油畫作 , 這幅 " 戲水 " 給我最大的震憾 !

因為他畫的正是我的故鄉 , 三峽鎮的廟前溪水!

很難想像 50 年前那個電腦 , 數位像機 不發達的年代 !

可以畫出這麼傳神的畫作 !

人的陰影 衣服的折痕 , 坐姿的比例 幾近完美 !

最棒的是溪水的流動光影 , 將水的動態表現的完美 .


這使我想起我小時後的 戲水趣事 .

我和我最小的姑姑及叔叔相差不到10 歲.

我才四歲 老愛跟著他們玩 .

那時三峽廟前溪水就如畫中 , 清澈流水潺潺 !

到了溪邊要涉水過溪石頭壘壘 , 便把我放下要我自己走 !

我怕的很不敢走 , 不肯下水 ! 後來那伙小朋友猜拳決定誰背我過河!

畫中溪水 勾起我的 回憶 !





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好文轉貼]台灣前輩 藝術家李梅樹教授簡介

李梅樹﹝Li Mei Shu﹞﹝1902 ~ 1983

 
 
「吾生有涯,藝術無涯,欣然回首,一甲子的苦苦追尋操索,
深覺個人對藝術之貢獻未能達到真善美之至高境界......。」
這是李教授在畫集中的自序。
 
如今他悄悄地走完了人生旅程,所留下的不僅是地方父老的無限去思,也使得民間藝術活動的推展失去了一個堅強的後盾。

  李梅樹,生於民國前十年 (1901) 二月四日,世居臺北縣三峽鎮,家境富裕,父親李金印,母親李劉水,大哥是當地名醫。李梅樹排行第二。由於家庭環境的薰陶,從小就對音樂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讀三峽當地公學五年級時,正值祖師廟的第二次重建。他時常在廟前嬉遊,廟宇建築及各種忠孝節義的裝飾題材,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公學五﹑六年級時,在日本教師遠山岩的教導之下,對鉛筆和水彩畫有初步認識,可算為啟蒙時代。公學畢業後,考入農業實業科就讀。後於大正七年 (1918) 又考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 即省立臺北師範學校前身 )。 這時,他開始以自修方式研習油畫,並從書中汲取知識。師範畢業後,從事教職,先後執教於瑞芳﹑三峽﹑尖山等地公學,課餘之暇專心致力研習畫藝。大正十一年 (1922) 石川欽一郎二度來臺,執教於師範學校。李梅樹雖已畢業離校,但為進一步研究,利用暑假返校參加石川所組織的「暑期美術講習會」。這時他以一幅三十號的油畫「靜物」入選第一屆臺展。次年又以三峽「後街」的風景油畫入選第二屆臺展。這兩次入選, 使家人確信他的稟賦及志向, 使他得以赴日作進一步的研究。 昭和三年 (1928) 十一月李梅樹前往日本,順利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西洋畫科。

  東美一年級,師事長原孝太郎(帝展審查委員),二年級則由山林萬吾教授人體素描,三﹑四﹑五年級在岡田三郎助教室研究油畫。由於家境富裕,使他毫無顧慮地投身於藝術之中。僅在二年級時,因大哥去逝而休學一年返回臺灣。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習畫,仍不顧母親及親友的勸告,回東京繼續未完成的學業。

  東美四年級,以一幅「自畫像」入選第七屆臺展特選獎。昭和十年 (1935),以「休息之女」獲臺展特選第一席,獲頒「臺灣總督獎」。 昭和十一年 (1936),「納涼之女」獲第十屆臺展特選,並被推薦為免審查。數度獲選臺展後,為進一步印證自己的畫藝,於昭和十四年 (1939 ) 再度赴日,租了一間畫室,專心地準備參加帝展 ( 日本帝國美術學院美術展覽會 ),同年以「紅衣」入選帝展(這時已改稱文展)。次年,又以「花與女」入選與帝展同性質的「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展」。 但在昭和十六年 (1941),他滿懷信心再度赴日,欲突破三次入選帝展,取得無鑑查資格。因此時太平洋戰事爆發,使他取消赴日計畫,而失去進階「無鑑查」資格的機會。

 

 

昭和九年 (1934),李梅樹與陳澄波﹑陳清汾﹑顏水龍﹑廖繼春﹑楊三郎﹑李石樵﹑立石鐵臣等八人,在臺北鐵路餐廳舉行臺陽美術協會成立典禮。多年來,在有計畫的活動及發展 下,為臺灣新美術運動豎立起一面強而耀眼的里程碑。此外他又與畫友於民國六十二年創立中國油畫協會。六十六年起擔任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李梅樹教授熱心於美術運動自始至終 不渝。

  民國五十一年,應聘擔任中國文化學院研究所教授。五十三年又應聘在大學部美術系上課。民國五十三年七月,國立藝專校長鄧昌國在美工科主任施翠峰推介下,力邀他出任美術科主任。他就任後在各方面都有很大改進,並曾將長福巖祖師廟重建的部份塑造工程,提供給學生作為實習之用。而在為學生募集畢業巡迴展經費時曾賣掉三幅油畫。由此可看出他對美術教育所作無私的奉獻。此外,他於民國六十一年擔任文化學院終身職的華崗教授,並於民國六十四年任教師大美術系。六十八年十一月代表美術界參加國建會並踴躍發言。

 由於家庭背景的關係,他也活躍於地方政壇。昭和九年 (1934),被任命為第八屆三峽庄 協議會員。昭和十年 (1935) ﹑昭和十四年 (1939) 當選民選三峽庄 ( 街 ) 協議會員。昭和十八年 (1943) 四月,任三峽街警防團長。民國三十四年 (1945) 八月,日本戰敗,被推為三峽街代理街長,民國三十五年 (1946) 三峽街改制為三峽鎮,成立鎮民代表會,被推選 為代表會主席。民國三十七年 (1948),就任三峽鎮農會理事長。民國三十九年 (1950),參加臺北縣第一屆縣議員選舉,順利當選,並且又連任了兩屆,在縣議員任內,參加臺北縣長的選舉,雖未能如意,但他在建設地方的自我期許之下,更專注於長福巖的建廟工程之上。

  祖師廟第二次重建後, 至光復時已歷五十餘年,由於年久失修,廟中住持要求修廟,且正值戰後,受征調的三峽青年都帶有祖師廟的香火包而能平安歸來。因此聯合請願修廟。最初成立重修委員會時,由陳炳俊先生(李梅樹的老師)任委員會主席,後因陳炳俊先生病逝 ,而由李教授接任主席,時為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一日。直至民國七十二年初李教授病逝為止 ,歷三十六年有餘。而三十六年的時間,李教授耗費了半生的心血在建廟工程上。最初,地方人士打算在兩﹑三年內修畢而舉行慶成建醮,而李教授獨排眾議,他主張有計畫的整建, 並到全省各地名廟參觀,自己繪製設計圖,然後公告廣徵匠人,並四處找尋優秀的匠師。工程中的一石一木,都需經過他的認可才能製作施工。

  長福巖重建的細緻﹑考究,其成就都是由李梅樹所促成。 在重建期間,由於施工期的緩慢而招致許多批評,甚至有藉神明附身欲傳達神意者。但李教授都不為所動,繼續執著於遠大的理想。其建廟的理想有三:

宏揚傳統文化

吸引觀光客以繁榮地方

以藝術之美善化群眾

  現在, 李教授悄悄地走了,而這件李教授一生中最大且未完成的作品將會如何呢?

根據我們訪問李教授長子李景光先生,而得知了一段往事。在李教授生前,曾和長子景光前赴日本三十三間堂參觀,三十三間堂內收有一千座木雕千手觀音像,且均出自於一人之手,其雕工之細﹑外形之美,可堪稱為極致之品。李教授在參觀之餘,除了敬佩雕刻師的美感及毅力外,亦立下了要為家鄉建立一座可與三十三間堂一爭雄長的「東方藝術殿堂」─長福巖祖師廟。

作   品 基  本  資  料 解 說

寧靜的村落

1927 年

麻布.油彩,54 x 74 公分

裸女

1933 年

油彩.畫布,97 x 145.5 公分

小憩之女

1935 年

油彩.畫布,162 x 130 公分

香魚

1938 年

油彩.畫布,38 x 45.5 公分

紅衣

1939 年

油彩.畫布,116.5 x 91 公分

黃昏

1948 年

油彩.畫布,194 x 130 公分

秋苑

1953 年

油彩.畫布,91 x 116.5 公分

晴光

1955 年

油彩.畫布,53 x 65.5 公分

三峽風光

1957 年

油彩.畫布,60.5 x 72.5 公分

愛孫

1965 年

油彩.畫布,112 x 145.5 公分

新裝

1965 年

油彩.畫布,116.5 x 91 公分

黎明

1968

油彩.畫布,65 x 91 公分

河邊清晨

1970 年

油彩.畫布,116.5 x 91 公分

奇萊春曉

1973 年

油彩.畫布,80 x 116.5 公分

窗邊斜陽

1973 年

油彩.畫布,91 x 116.5 公分

溪水

1973 年

油彩.畫布,61 x 73 公分

納涼

1976 年

油彩.畫布

91 x 116.5 公分

戲水

1979 年

油彩.畫布,116.5 x 91 公分

清溪浣衣

1981 年

油彩.畫布,80 x 116.5 公分

[好文轉貼] 台灣三峽祖師廟 剪黏藝術

 黏藝術使廟宇更形美侖美奐,但這種裝飾技巧,僅出現於閩粵地區。製作過程是泥匠完成屋脊後,剪花匠則按所須,對正脊、垂脊及戧脊等三條脊作裝飾整理。

  長福巖之三川殿正脊採「雙龍搶珠」題材,而五門則則是以麒麟負八卦有避邪之意;正殿之正脊則是採「雙龍護塔」題材。塔高九重,較一般五重塔高出甚多。而其製作過程下:

  1. 以鉛線作骨架,搭成所需之形態,如龍身、人形、寶塔、花鳥等。
  2. 以灰泥糊於骨架上,朔出形態。
  3. 將彩色玻璃剪成花瓣、龍鱗、人形之袖帽冠等,仔細將其片片插於未乾之灰泥上,乾之而成品,至於人形之臉譜就以瓷土注模,上釉燒製而成。
  4. 將成品以灰泥安置於屋脊預留之鐵件。

  而長福巖正殿屋頂上的結構,更最華麗致極。以下對其屋頂稍做介紹:

西施嶺:在脊上再加脊,增加華麗的效果,是清末以來台灣廟宇流行的作法。

排頭:在垂脊末端,有「盤子」來托住各種剪黏裝飾,有的是人物帶騎的武場題材,有的則是山水樓閣的文場,非常精緻細巧。

雙龍:廟頂喜歡以龍來裝飾,因為民間相信龍能注雨以濟蒼生,有祈雨辟邪、壓制火災的作用。

捲草: 在斜脊最末端的回捲形裝飾,使脊線增加彎曲變化,看起來像是花草,又像 是浪花。

[好文轉貼] 台灣三峽祖師廟 銅塑

  台灣廟宇中首創採用銅塑來裝飾,由李梅樹教授指導藝專的學生來完成。而銅塑的題材,包括了「孔子問禮於老子」、「精忠報國」、「木蘭從軍」、「臥薪嘗膽」、「蘇武牧羊」、「田單復國」等歷史題材;尚有三川門之門神「哼哈二將」陳奇和鄭倫,五門左邊為簪花錦簇,右邊為加官進爵,分別象徵著榮華和富貴;中殿祖師爺的部將「四大家將」護衛在兩側,「四大天王」則護衛東西廂房,分持劍、琵琶、雨傘和花狐貂,代表著「風調雨順」。
  兩側廂房外壁的水車堵亦都以銅來浮雕,故事題材多有關佛教,此外,還有中殿階梯下的銅獅子及廂房的銅製窗櫺。

  長福巖最特殊的就是十幅以銅製而成的門神,令人望而生畏,別於一般廟宇平面繪畫的木門,而獨樹一幟,其實當年李梅樹教授在主持重建工作時,曾計畫以木門來雕飾,而且連材料都準備好了,但後來,南部地方有一廟宇因知悉祖師廟將用雕飾木門來做門神,於是就先祖師廟一步把門做好了,李梅樹教授前往觀察後,發現木門所表現的效果不好,再加上製作粗糙,反而破壞了整體的美觀,所以李梅樹教授便放棄了木門的構想,改以銅塑,是一般廟宇所罕見的題材。

  銅雕不僅作為裝飾,且作為結構組件,從過水廊開始採用銅柱(都是花鳥柱),因翻砂效果,銅柱不是很細緻,但仍有其高雅而獨特的風格。

  可惜當編者到三峽參訪祖師廟時,過水廊的銅柱己經全部拆下,換成青平石柱。據說當時採用銅柱的原因是石材短少,因銅門的成功,而臨意起意用銅柱代替石柱。無緣見到台灣廟宇中唯一的銅柱,只覺新來的青平石柱放置在過水廊上,令人感到礙眼。

  中殿階梯下的兩座銅雕獅子,被遊客磨得閃閃發亮,據說觸摸銅獅頭頂及鬚尾,會為人們帶來好運。

[好文轉貼] 台灣三峽祖師廟 石雕

福巖在於石材的展現著實比其他廟宇多,而其除了列柱、石牆所搭配出來的整體美之外,石雕的細部亦相當精彩且豐富。而長福巖的石雕藝術亦有許多獨創的特點,如水車堵的線條及比例皆明顯,儼然為「牆頭」,具有柱頭的效果,雖然造形較為西化,但花紋仍為一圈圈蟠繞的螭虎。以下對其石雕做一個大致的介紹:

 
一、石柱

  以觀音石及花岡石為材料,分龍柱、花鳥柱及圓柱。 龍柱以及花鳥柱皆採自五股鄉之觀音石,品質極優。而其雕刻的步驟共計分為:

  1. 截取石柱長度。
  2. 於粗胚上繪所需之墨線花 紋。
  3. 粗雕平態。
  4. 琢磨修整。

  乍看之下,步驟雖然簡單,但雕工則須精細精準,所以所耗的時間之長自是不在話下。

  長福巖的雙龍柱都是「天翻地覆」形式(是由艋舺龍山寺所創),即是一龍頭在上,一龍頭在下。龍身上有各種人物帶騎的戰爭場面,其座騎有獅子、虎、麒麟、象等,人物皆持有武器,非常精緻,連容貌都雕的很細緻。其單龍柱皆為浮雕式,前殿及中殿的龍頭在下,而廂房的龍柱則是龍頭在上,是一種很罕見的做法;而其花鳥柱則多以浮雕方式展現。

  中殿為廟中最尊者,所以其正面的三對柱亦是最傑出的。中殿中央那對石柱,乃為雙龍蟠繞之八角柱,其雕刻分三層,非常細緻,名為「雙龍鋒劍金光聚仙陣」;次一對為「 百鳥朝梅」柱,是李梅樹教授所創,每柱各五十禽鳥,一對則正好百鳥。而其柱身各盤繞一株老梅,梅樹上棲息著姿態各不同的百鳥,而其中亦有外國的鳥類,依李梅樹教授的解釋是:「梅花是國花,『百鳥朝梅』含有萬邦來朝之意。」實在是意義深遠;最外一對石柱「雙龍朝卅六關將十八騎」,取材自「封神榜」,由李教授親手繪圖,再交由兩名石雕師傅花費三千個工作天完成,雕工之精細,由此可見一斑。

  廟內圓柱上除了打磨光滑,尚刻以對聯。其字體有篆、隸、草、楷,真可謂包羅萬象 ,除了正殿的金柱採用日據時代原用以建「台灣神社」之花岡石外,其餘石材仍採觀音石 。

  柱頭是採用忍冬葉的裝飾,僅上下稍有線腳,腰身稍內縮而無線腳,整體比例穩重而 有份量,並且在整個柱中獨之出來,收頭的效果頗佳。

  正殿的三對石柱,皆是以透雕法完成,每一根石柱都必須花上一千個工作天才能完成,據說雕刻至最精細巧妙之處,可以看到五層相疊的結構,各位如到祖師廟一遊不妨細細品味。


二、石牆

  右圖是廟中最常見的螭龍石牆,螭龍的圖形繼承殷商的青銅器獸面紋,可看到龍的耳、眼、鼻、嘴、身、爪、尾等細部,各龍又互相組合變化而成各種有趣的畫面。
  祖師廟的石雕豐富而多樣,除了完全立體雕刻的石獅外,其餘石雕歸納起來,可大致分成四種雕刻法,在大門邊的牆壁(又稱排樓面石堵),全都展現出來。以下便以民間匠師的習慣稱呼,分別來說明這四種石雕法。

 內枝外葉法:也就是「透雕法」,把「枝幹」雕在最裏層,「樹葉」(或人馬)刻在外層,上下、內外互相交疊。鏤空而多層次的雕法,特別顯出畫面的豐富和立體感。

  水磨沈花法:加水來磨平石材,使表面顯得光滑,再用「陰雕」方式刻上花鳥,也就是使圖案「沈」凹下去,只表現明顯的線條。右圖為李教授設計的作品。

  壓地隱起法:屬於「浮雕」的一種,把「地」(圖案之外的空白部份)淺淺的「壓」下去,使圖案隱隱約約的浮出來,但與邊框還是保持同一平面,並未太凸出。

  剔地起突法:同樣屬於「浮雕」的一種,但是把圖案之外的部份「剔」掉,使得圖案很明顯的凸顯出來。和邊框的「壓地隱起」法比較,可以明白兩者的異同。由於並沒有鑿空,跟最上面的「內枝外葉」法有所不同。

  長福巖的雕刻題材不受拘限,除了走獸、花鳥、水族之外,還有許多特殊的表現題材,如狼犬、熊、穿山甲、烏賊、章魚等。其中又以各柱珠的雕刻的表現題材最為特殊多變,反映了台灣特有的地理、物產特色,形態設計巧妙,足見匠師的創意和技巧。

  三川門兩側的石獅另有一段淵源:李教授不滿意匠師所雕之石獅,匠師不服,於是李教授親自動手,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設計造形,雕出石獅雛形,再交匠師修整。這座石獅氣勢非凡,特別是有西方美術,和李教授油畫所特有的寫實風格,不論是鬃、尾線條轉折的美感,或是整體動態和空間深度都是特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