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好文轉貼] 台灣三峽祖師廟 剪黏藝術

 黏藝術使廟宇更形美侖美奐,但這種裝飾技巧,僅出現於閩粵地區。製作過程是泥匠完成屋脊後,剪花匠則按所須,對正脊、垂脊及戧脊等三條脊作裝飾整理。

  長福巖之三川殿正脊採「雙龍搶珠」題材,而五門則則是以麒麟負八卦有避邪之意;正殿之正脊則是採「雙龍護塔」題材。塔高九重,較一般五重塔高出甚多。而其製作過程下:

  1. 以鉛線作骨架,搭成所需之形態,如龍身、人形、寶塔、花鳥等。
  2. 以灰泥糊於骨架上,朔出形態。
  3. 將彩色玻璃剪成花瓣、龍鱗、人形之袖帽冠等,仔細將其片片插於未乾之灰泥上,乾之而成品,至於人形之臉譜就以瓷土注模,上釉燒製而成。
  4. 將成品以灰泥安置於屋脊預留之鐵件。

  而長福巖正殿屋頂上的結構,更最華麗致極。以下對其屋頂稍做介紹:

西施嶺:在脊上再加脊,增加華麗的效果,是清末以來台灣廟宇流行的作法。

排頭:在垂脊末端,有「盤子」來托住各種剪黏裝飾,有的是人物帶騎的武場題材,有的則是山水樓閣的文場,非常精緻細巧。

雙龍:廟頂喜歡以龍來裝飾,因為民間相信龍能注雨以濟蒼生,有祈雨辟邪、壓制火災的作用。

捲草: 在斜脊最末端的回捲形裝飾,使脊線增加彎曲變化,看起來像是花草,又像 是浪花。